第A04版:时评

加快建设学生心理健康“加油站”

  □ 李湘云

  我市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较早的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份相关文件,来推动这项工作。但数据也显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近几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情况来看,18岁以下人群咨询比例从39.5%增加至48%,其中14-18岁青少年就诊比例最高。从深化“健康无锡”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说,合力化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痛点”,建设好心理健康“加油站”已十分迫切。

  开学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凸显出来。近年来,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事件屡屡发生,极度厌学、沉迷电子游戏、离家出走等新闻不断。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总达标率仅为14.24%,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关注的高频词。

  我市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较早的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份相关文件,来推动这项工作。但数据也显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近几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情况来看,18岁以下人群咨询比例从39.5%增加至48%,其中14-18岁青少年就诊比例最高。从深化“健康无锡”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说,合力化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痛点”,建设好心理健康“加油站”已十分迫切。

  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很多,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家长的关注度不够,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身体和安全,对心理状况的关注度排在倒数位置甚至毫不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内容和结果不足以起到完全干预孩子心理危机的作用;专业的心理诊疗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尤为短缺,且部分自费心理咨询和治疗价格相对较高;学生学业负担重、竞争压力加剧、升学压力大,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如果跟不上,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社会正向引导不尽如人意,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成为孩子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中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家庭、社会、政府要携起手来,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都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由政府牵头,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建立筛查预警机制,在开学、寒暑假以及中高考前后,对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集中测评、排查隐患;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对疑似存在家庭暴力、虐待、非正常伤害和死亡情形,进行强制报案和备案记录。

  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来抓,从课程到师资再到场所建设都要抓;课程内容要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内容,培育学生尊重生命和生命至上的理念;老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危机节点,提高对心理和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能力,及时介入危机干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下,网络树洞成为不少青少年的情绪出口,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

  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把成人世界的焦虑和内卷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家庭要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他们感到温暖、得到认同;家长不仅要尽到监护人的职责,自觉学习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知识,还要以身作则,文明有度地使用网络,营造温馨而平等的家庭氛围;用好家长学校这一渠道,让家长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知道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危机应该怎么处置。

  此外,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度,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学校心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要用好心理健康服务社会资源,扩大心理咨询服务网络,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共同呵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系无锡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