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让更多传统产业搭上数字化快车

  □ 蔡淑野

  在前不久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上,除了精彩的赛事演出,众多高科技“神器”也赚足了眼球,无论是开幕式上低碳环保、充满科技感的奥运主火炬,还是智慧餐厅里“神通广大”的厨师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疫情防控机器人,以及用于救治运动员的移动诊疗车和智能移动方舱,都表明数字化时代已然到来。

  不少人认为数字化转型只适合科技类产业,也有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开发信息智能化的生产线或者重构商业模式。但认真探究一下,可以发现数字化转型横向辐射广,纵向拓展深,必将会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迭代升级,在各行各业都可以大有作为。比如农业上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实时监测并采取适当干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上可以对道路交通、地下管道精准布排分析等。而对于制造业来说,制造环节的数字化只是冰山一角,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全链条都可以做到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基础性、根本性的变革,它涉及制造生产、商业模式、政府服务、生活起居甚至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而不仅仅简单体现在科技含量上。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怎样转?先行者的探索经验给我们以启示,数字化转型需要系统谋划,紧贴实际,找准节奏,还要避免一些误区。上海作为全国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的城市,在不断探索中涌现出了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以农业数字化转型为例,龙头农企清美集团打造了国内首个全智能数字水稻种植示范区,采用一体化监测杆实时监测田间微气象和水稻表型,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准确预测病虫害,帮助选择最佳灌溉施肥方案,提升产量质量,并且大大减少人工。但目前看来,这样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不是一般家庭农场、合作社所能驾驭的,对小规模农场而言,数字化运营取得的收益远远不抵改造成本,数字化管理系统“有而不用”的现象时常发生。

  因此,数字化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到国情和市场所限,还应全盘考虑,让条件成熟领域先行一步,再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政府要在其中把好方向,统筹谋划,政策适当向欠发达产业倾斜。近日我市出台的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实施意见,其中包括了从搭建平台、优化服务,降低转型门槛,到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等一揽子方案,就是要解决企业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转型成本偏高、“不敢转”的难题。期待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节约人力又成本低廉的数字化设备能更多进入大众视野。

  (作者单位: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