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回归基础 去芜存菁

  □宋海峰

  2022年高考近在眼前,如何让有限的时间产生最大的效益,从物理学科来看,各位考生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夯实基础,突出主干

  2022年江苏省物理高考模式是老教材新高考,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物理高考命题理念不变:依据教材,注重基础,能力立意。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性内容,是学生形成和深化物理观念的重要途径。考生要把教材上重要的概念、规律、公式等基础知识重新梳理一遍,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重要概念或规律为线索,串联相关内容,形成思维图线,纵向贯通,横向联系,勾勒出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结构网络,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从高考试题来看,八成以上的题目都是围绕主干知识来考查的,例如:力、运动、能量、场一直是检测的核心,要注意这些知识点的融合。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考生不能好高骛远,追求难题、怪题,而要脚踏实地,注重基础,瞄准基础题、中档题。考生要考出高分,前提是要保证基础题不失分。

  ●重视情境,提升能力

  情境化试题已然成为近年高考物理试题的一大特点。考生特别要关注与生产实践、科技前沿、体育运动等方面紧密联系的情境化试题,例如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为真实情境创设的试题,考生可以对解决此类实际问题中运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度学习,加强自身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纠练并重,提高实效

  纠错反思,查漏补缺。“错误资源”值千金!考生要把自己高三第二学期以来的错题重做、反思,既可以弥补知识缺漏、完善知识体系,又可以通过变式实战提升对考点的敏感度,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获取举一反三的能力。

  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误根源”,在纠错中找教训,谨记一个人不能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

  适度模拟,保持手感。物理高考时间为75分钟,不仅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答题的技巧和速度。考生可以每周安排两次实战模拟,最好与高考时间同步,既能保持一定的手感,也能在不断调整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题模式。

  规范答题,注重细节。向规范多要分,重细节少丢分,例如:受力分析是生命线,运动分析重于泰山,一手抓受力分析,一手抓运动分析;物理量要用题中给定的符号表示,需自设的物理量要说明其含义及符号;注意最终结果对有效数字、单位、方向、牛顿第三定律等的要求,讨论类问题还应该对结果进行讨论,说明其物理意义。

  无奋斗,不青春。祝福所有高三学子,披荆斩棘,圆梦六月。

  (作者系江苏省天一中学物理教师、锡山区物理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