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戴着微软公司MR头显,可以通过手势与虚拟3D对象交互;运用微茗机加工行业协同智造管理系统,可以让工厂变得更“聪明”……昨天的锡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场外,许多智能互动场景让来宾感受到智能生产生活的奇妙与高效。据悉,大会正式发布《锡山区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3份全新政策,为锡山区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施工图”:到2024年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累计达800个,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6%,规上企业“智改数转”实现全覆盖,率先建成省智能制造先行区。
“普天铁心曾是一家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年人均产值800万元的质变。”公司总经理梁林秋介绍,通过拥抱“智改数转”,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营收提高30%,生产运营成本降低25%,硅钢材料利用率提升30%,设备维护成本降低至少10%……数字经济正成为锡山区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2021年,该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43.9亿元、同比增长27.7%。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市智能车间获评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建成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成车联网点位255个、公共测试道路295.4公里,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核心区、“双智”试点城市核心区。
但同时锡山区“智改数转”也存在“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问题。区工信局负责人给出了解决路径,“推动智能制造由‘点上示范’转向‘面上推广’,力争今年新增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60个。”同时,建立“一企一档一策”诊断服务体系,利用“数字画像”诊断帮助企业打通数字化转型中的堵点、难点,通过引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业务,帮企业找到适合的智能转型方案。(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