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江阴人杰地灵,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我而言是一种珍贵的馈赠,我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赵坚内心那颗书法的种子在儿时已经埋下。
■书艺追梦
小时候,赵坚对一位邻居长辈很崇拜,向往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写出漂亮的春联。小学课后被其他人扔弃的墨和纸,都被他视如珍宝地拿回家,用作自写自画。中学期间,他常常流连于冷清的校书画展览室,欣赏老师们的书作,懵懵懂懂却兴致盎然,一生的艺术梦想也从那时开启了。
中学时的一个周末,他在书店不经意看到部《中国书法大字典》,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可70多元的“天价”让他望而却步,又无法释怀。为了凑钱,他省吃俭用了数月,这本大部头就此伴其多年,天天翻看,手摹心追,沉醉其中。后来参军入伍十年,他也时刻带着这位最亲密的“战友”,不让书法的梦想远离。
在赵坚的习书生涯里,他感恩家人,为他专注学书付出太多;他感恩艺术上的领路人,陈海良、许达、梁炳伦、高少珂……他清晰地记得,中学英语老师常常当众鼓励他:“只要你坚持,一定能学好书法!”这句话成为他青春年代里,心中的最强音。
“学书要向上追,走正脉,先守一家再博采众长。”武宝民老师的教诲引领他选择了“二王”一路行草书。赵坚从《怀仁集王圣教序》入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武传国老师常鼓励他“走出去,开阔视野”。此后,“转益多师”便成为赵坚的学书良方之一,哪里有名师办班就去哪里学,全国各地跑。长期的学习、消化、整合,赵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理念。
■两翼齐飞
书写和打造作品的能力,对赵坚而言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对于未来的艺术研修之路,他目标明确:坚守初心,完善自我,提升境界。
赵坚在章法上最为用功。或谋篇布局,或行笔落墨,或择笔配墨,或选纸用砚,他都围绕三个方面打磨:一是留白的处理。字中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间随势而安,行与行间相互映带,神完气畅,和谐共存。二是对平衡、稳重的把握。就一字而言做到虽倾而稳,正局须求奇,奇局终须正。同时,结字须灵活,充分考虑点画之间的力学关系,做到结构稳重、主次分明,以及疏密对比、虚实向背等各种关系的自然结合。三是书法的优美感在于把握节奏感。用墨之韵味有如音乐旋律,长短、起伏、刚柔、明暗、迟速、润燥等交替配合,进而形成块面感,衍化出淡雅、沉厚、丰富、淋漓、滋润等各异趣味,呈现国画般意境。
书法家武宝民谈到赵坚的小行草作品,叹其用笔精到,结字奇正,章法自然,在娴熟的笔墨技巧上,能够随形就势,以丰富的墨色,打造整幅作品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沉健中不乏隽雅,质朴中不乏率意的艺术通感。
永葆艺术活力唯有不断学习、运用和探索。赵坚深深感到,青年书法作者想取得更高的成绩,就一定要沉下心来,以古为师,临习古人经典,汲取古人书法精髓,不断扎实基本功;要进一步打开眼界,多看今人优秀作品,虚心学习同道优点;还要坚持书内功书外功的双修,做到笔力涵养共融,书作人品共进。
■书之佳境
近些年,赵坚书法作品多次入展国家级大展,他以松弛的状态投入创作,自然书写,心手双畅,书为心画,畅达胸臆,渐入佳境。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入展作品,以厚重与轻灵的对比为主调,墨色对比为辅,刚柔相济,阴阳相生,和谐平衡。2020“中国书法·年展”入展作品,采用了竖条样式,单字更精致到位,行气动静结合,墨色浓淡层次清爽古雅。书法家蒋君慧评论其作品平正清雅,秀美灵动,筋骨内涵。这种发自内心的美,如兰似竹,流于行间纸上值得细品。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赵坚感慨地说,要深入书法艺术的“大道”,自己的路还远。艺术来自现实,反映并作用于现实。立足当下,赵坚始终在追寻,希望为家乡为社会回馈更多。(一心)
人物简介
赵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阴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江阴市青年书法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