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大伟
落实大运河无锡段整治提升规划不应一哄而上,更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应该在保护和利用大运河遗产的基础上,精心筹划,精心打磨,方案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做好“特”、“精”、“细”这三篇文章,并注意倾听市民心声,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特色工程、民心工程,使之成为锡城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精彩的名片。
最近,《无锡日报》关于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整治提升规划的报道引起了市民朋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大家对“105公里慢行步道贯通两岸成百里画廊”的蓝图充满期待。
为了弄清规划的来龙去脉,笔者特地向相关部门咨询了有关情况。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看,本次整治提升规划特点鲜明,通过对大运河无锡段41.5公里沿线两侧60米范围内滨水区域的重构,重塑水岸,还河于民,打造出独具无锡特色的市民乐园。
比如,采取搬迁工厂码头腾退岸线、打开滨河阻隔连接岸线、改造驳岸生态修复岸线等手段,建设多个形态各异的亲水平台,让市民与运河亲密接触,使沿河岸线成为乐水之地。又如,按照“百里画廊,锡城新韵”设计主题和“一脉三城九屛,画出百里风韵;三线六尖三十六桥,贯通锡澄水岸”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打造直湖港湿地公园、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北尖公园、南尖公园、梁溪河口公园等13个景观节点,串珠成链,使运河沿线成为乐游之地;贯通全线105公里慢行步道,合理布局体育公园、健身设施、运动场所,满足市民多样化体育健身、活动锻炼需求,使运河沿岸成为乐活之地。另外,溯岸而行,市民可以沐浴乡野四季之风,沉浸林间清新空间,品味运河客厅滋味;也可以凭栏观山水,靠椅读诗书,充分享受一应俱全的各种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带来的便利,使运河岸线成为乐享之地。
当然,目前的大运河无锡段整治提升规划属于概念性规划,真正落地还需要分段分块分项目编制更具体的详细规划和设计方案作为支撑。笔者认为,落实大运河无锡段整治提升规划不应一哄而上,更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应该在保护和利用大运河遗产的基础上,精心筹划,精心打磨,方案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咬定目标,久久为功,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特色工程、民心工程,使之成为锡城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精彩的名片。
在开展详细规划编制和方案设计时,建议做好三篇文章。首先,要围绕“特”字做文章。依据无锡地域文化的特点提炼主题,赋予项目“无锡魂”;深入挖掘无锡元素、无锡印记、地区特质,增强方案“无锡味”;联系无锡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结合周围城市地标和现代风格,运用数字技术和创意手段,形成浓缩“城市乡愁”的“无锡景”。其次,要围绕“精”字做文章。积极借鉴中外河岸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和示范案例,开阔思路,吸收精华,启发形成“金点子”;主动俯下身、察实情、抠细节,让各类要素精准对接,寻找贴合实际的“大手笔”;对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可以开门搞规划,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展开竞争,方案好中选优,力争发现“传世作”。第三,要围绕“细”字做文章。从小处着手、细处着力,把问题想周到、细节安排到位。比如,对树木、花草进行合理布局搭配,更好呈现四季景观变化;对36桥和多个亲水平台进行差异化设计,既展现个性又相互融合;对岸线沿途景观的命名,既要反映风土人情又着眼情景交融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则更需匠心、更显功力。
规划设想能否变成实际图景,最终的评判者是广大市民。让规划方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消除两者落差的最有效途径。大运河无锡段整治提升规划要达到设想的效果,同样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相关部门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倾听市民心声,集聚众智把大运河无锡段打造得亮丽多姿。
(作者单位:无锡市自然资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