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9日开工的吉利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从1月21日提出用地申请到27日拿到征地批复,仅用了7天时间,跑出了项目用地审批‘加速度’!”昨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快保优供”,截至目前已有41个批次(项目)4868亩用地、58个片区成片开发方案获批,省、市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率达90%。美术馆、耐思生物、博尔豪夫等一批市民关注的重大项目用地成功获批。
据介绍,为推动重大项目用地“快报快批”,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了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助力稳投资优发展的十五条“硬核”举措,强化专班服务保障,通过实行重大项目预审查、双同步等机制,对省政府委托的用地审批工作,明确了从去年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目标,自我加压跑出项目用地审批“加速度”。
“吉利项目之所以能在征地、供地上提速,得益于审查前移服务、审批流程的再优化,各项工作实现从串联到并联的提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惠山分局人士举例说,在为项目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的同时,后续的土地供应前期工作也同步进行,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进一步压缩了审批时间。“为保障4月2日吉利项目土地竞拍顺利进行,不受疫情影响,我们分局利用科的4位工作人员从3月31日开始就住在单位,开启三天封闭工作模式,通过线上联络、云办公的形式,最终确保项目用地顺利挂牌成交,为项目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既要抓用地审批,也要抓‘拿地开工’,实现全流程全链条服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吴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吴分局还与新吴区行政审批局、市审图中心等部门密切合作,为重大项目量身打造“拿地即开工”审批时间表和路线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今年一季度已有朗新二期、前程包装、航亚科技三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据悉,备受市民期待的望江立交西接线、江海东路(广南立交-景渎立交)扩容改造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用地也已上报,(下转第3版)
用审批“加速度”护航重大项目建设
(上接第1版)正加速推进。今年我市还将以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建立“市控+区配”的规划空间配置模式,探索实施重大项目综合评审和差别化配置机制,引导有限的资源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优质头部项目,通过力争盘活低效用地1.8万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不少于1.44万亩等举措,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更充足的发展空间。(王怡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