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宾
带着万般不舍的心情,我在2021年的岁末离开了心爱的社区工作岗位,回家过起了退休后的老年生活。闲下来干点什么,成为我不得不考虑的头等大事。无意中,看着书柜中很久没有翻动的书籍,一阵窃喜跃上心头,看看书不是蛮好嘛。于是,我打开书柜拿出《徐志摩作品选》静静地重温起来。
初读《徐志摩作品选》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无锡市工人文化宫开办了一期文学专修班,我和来自锡城各厂矿企业的20多名文学爱好青年一起,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文学的梦想,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年的文学专修班。最初的学习非常辛苦,完成一天的机械操作下班后,回到家草草吃完晚饭,赶在晚上六点前到工人文化宫上课,九点结束,一周三次,我从来没有缺席过。写作课上,第一次听老师给我们介绍徐志摩的作品,一首《再别康桥》就像山林里一股流淌的溪流引起了我们无比的兴趣。记得当时为我们授课的是无锡市文联的夏刚草老师,他说:“文学创作中,要想写好一篇散文或者一首诗歌,你必须去阅读一些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从学中练,在练中学,反复磨练才能成功。”徐志摩的作品就是他推荐我们去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之一。
徐志摩被誉为我国新月诗派的台柱,是我国现代很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虽然,他的一生只有短短三十五年,但他把全部的爱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他爱的人。“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一首《再别康桥》不知有多少人拜读过、引用过,每次读来总是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美好的意境令人陶醉。徐志摩还有许多非常耐人寻味的诗篇,比如《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千般离愁,万种风情,尽在不言中……让人在伤感中感受浪漫、享受幸福、憧憬未来。
徐志摩的诗,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每每读来总有一幅美妙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他善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而且情绪回环反复,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尤其《再别康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之美。
“初读不识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时隔四十多年,再读《徐志摩作品选》,依旧让我激动不已。四十余年的笔耕不辍,让我在企业工作时成为“从工具箱上走出来”的优秀通讯员,到社区工作后又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还开设了自己的社区新闻工作室。我要感谢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品读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将成为我老年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要在读的过程中去回忆,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