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庆典。一百多年来,美丽的女中由一棵柔弱的小树苗长成了如今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在这里,女中学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流金岁月忆母校
2009年9月1日是我最初走进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的日子,距离那个秋天,竟然已经有近十三年。想想自己当初还是个不谙世事、不知为何读书而读书的小女生,如今已读完研究生,重新走进校园做起了生物老师。初中、高中,在女中六年的时间,有得有失,有喜有悲,是我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现在回忆起来,一幕幕往事就像电影放映一样出现在眼前。
第一幕,我穿着夏季校服,白衬衫、黑裙裤,抱着一大桶纯净水挣扎着爬向六楼的教室。刚开始爬到三楼就撑不住需要转接给同行的小伙伴。每次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我就想:学校什么时候能装个电梯?不过,搬水的次数越多,体力就越好,到最后,一口气搬到六楼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二幕,高中的语文夜自习。我遇上了最爱让我们写作文的语文老师范老师。每周三篇小作文,两周一次大作文。有时候,实在是没有作文素材了,我就和同学约着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寻找素材捕捉灵感。如果说我现在还有一点写作基础的话,完全得益于当年的磨练。
第三、第四、第五幕几乎都是一样的剧情——同窗浓厚的友情;一样的情感——舒心到酣畅淋漓;一样的模样——开心上课嬉笑玩耍,至今回忆起来心里都是甜甜的。
从学校毕业后,每次有人问我是哪个高中毕业的。我都会骄傲地说出“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女中只有女生吗?”“没错,只有女生,不过还是有男老师的。”这样的对话,我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但是每一次我都会非常开心地回答,甚至希望给他们多介绍介绍我们女中。高一时期,我就参与过一次校庆,转眼这就又要见证第二次。少时的天真,年轻的浪漫,青春的光阴,我永远忘不了在母校的日日夜夜。祝母校生日快乐!
(作者系2015届毕业生隽亚文,南京师范大学本硕连读,现任教于江苏省天一中学)
圆梦再追梦
2009年的夏天,我以学子的身份走入一女中,度过了六年的中学生活;2022年的夏天,我即将研究生毕业,又将以另一种身份重回母校,与老师们再次并肩前行。2021年夏天,我回女中看老师,望着熟悉的校园,一幅幅画面从眼前闪过。
报告厅前,一个绚丽的舞台映入眼帘,我们穿着白衬衫和格子裙,坐在台前欣赏比利时皇家斯卡塔乐团与女中铜管乐团的合奏音乐会,那恢宏的场面好像到了维也纳音乐厅,听着中西方融合创新的曲子《茉莉花》《回娘家》等,内心既好奇又激动,这大概是我最早近距离接触艺术吧,后来我考入艺术院校大约就是在这儿埋下的种子。
望着高一教室的班牌,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孙雨荷,那时因为心态受影响一直调整不过来,是她给予我很多的鼓励与关心。直到现在,我依然保存着当年两人的书信,这些文字诉说着两个女生青春的“悄悄话”,也见证了两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长。毕业这么多年,我和一些朋友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她们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每当谈起学校的生活时脸上都是带着笑意的。
我记得初中三年的班主任蔡老师,在开学前到每一个学生家家访,从生活到学习细细了解情况,即便我升入高中,蔡老师也给我讲过高中数学的错题。得知我在学习播音专业,学校的各位老师尽可能给我提供上台的机会,从国旗下讲话到运动会广播,从广播站主播到大剧院的演出等,一个又一个平台丰富了我的经验、锻炼了我的胆量,为我铺就了成才的道路。作为语文老师的范老师,不仅仅给予我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更像父亲一样关心我的生活,前一天发现我咳嗽不断,第二天就从家里给我带了药,还叮嘱我换季要注意保暖。我以个人名义参加的比赛视频也是由范老师亲自送去电视台的。由于对艺考的情况不太了解,在高三模考之后,班主任陈老师都会单独找我分析分数情况,关心录取事宜……这一桩桩、一件件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很庆幸在我成长的路上有这样一群“领路人”。
原以为,七年的大学生活足够冲淡那一段青春的印记,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女中的六年时光中,有许多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成长,做人的品质、治学的态度、人际关系的相处方式等。高中阶段从未停过的晨跑,让我养成了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到了研究生阶段更深深体会到健康的体魄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回来了。我想把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在女中这个地方再传承下去,带着母校的优良传统走进另一群女生们的青春记忆里。
(作者系2015届毕业生强严丹,南京艺术学院本硕连读,即将任教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请回答2009
回想2009年到2015年,诉不尽我与女中的点点滴滴。一次机缘巧合,在与朋友的交谈中,我知道了女中的存在。怀着好奇心,我搜索了女中的信息,当看到“用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育人理念时,我知道,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学校。我怀着爱慕之心踏进校园,“古亭小桥流水”,就是这一眼,我和女中的缘分正式开始。
执子之手,砥砺前行。女中的六年给了我太多回忆太深印象,所以每次本科、研究生,甚至工作面试的自我介绍,我都会很骄傲地强调我来自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因为女中宜教宜乐的氛围,使得我全面发展。在这里,语文课上包粽子。端午节那天,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理解屈原精神,蒋薇老师举办了一场小型包粽子比赛,欢声笑语中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镌刻在了成长路上。在这里,英语课上玩表演。每次身边有人夸奖我英语厉害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朱凤惠老师让我们在体验中锻炼口语。在这里,我学过礼仪课、进行过形体训练、启蒙了日语、欣赏过刺绣。在这里,我有幸接受来自南艺老师们专业的管乐队培训,看到过来自欧洲管乐队亲临现场的震撼表演。在这里,我是校体育部的部长,组织策划过校师生体育运动会。在这里,我听了南中医教授关于中医药的讲课,领悟到了医学的美妙,而这也促使我踏上了医学之路。是女中,让我认识到了要学会生活,学会自我约束,学会尝试却不畏惧结果。
勿忘初心,再谱华章。花样年华的岁月总是匆匆,2009年离我也已很远。我以为和女中的缘分在高考结束那一天就画上了句号,但其实没有,因为我永远记得女中的校训“端庄勤朴”。正是那些在女中学习的经历,才塑造了现在的我。
感谢在女中的那段岁月,感谢一路上可爱的伙伴们和每一位老师!希望我们的人生都能蕴含荣光,希望我们的前程永远与祝福同行。
(作者系2015届毕业生邹爱琪,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保送至同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今年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