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汤巷45号的灯火

  1975年9月1日,无锡汤巷45号住进一位神秘老人。汤巷,城内西南体育场桥斜对面的僻静弄堂;45号,一座西班牙式的二层小红楼;神秘老人,不准用真名,不准离无锡。他是谁?为什么来到无锡?

  这位神秘老人就是张闻天。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被安排到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当研究员,1969年被遣送至广东肇庆监管,1975年移居无锡。

  走进汤巷45号由薄一波题额的“张闻天旧居”,二楼卧室靠墙立有一书架,书架上的书涉猎面很广。张闻天嗜好读书,从肇庆来无锡时,所带行李不多,但有好几箱书。到无锡后,他不断借书、买书,还订了不少报纸杂志,市图书馆至今还保存着他的借阅记录。

  张闻天看书,废寝忘食,总要有人多次催促后才肯放下手中的书和笔。他高度近视,患有白内障,视力很差。可他全然不顾,就是在生病期间,也要躺在床上看书。有一次,他的孙女小冬燕告状说:“爷爷又在看书了,眼睛像兔子一样通红通红的。”警卫员赶忙请来眼科医生,检查后发现是用眼过度引起的。医生“命令”他停止看书。

  脚踏实地,调查研究,是张闻天一贯的工作作风。来无锡当月中旬的一天,张闻天很早就起床了,吃完早饭与警卫员一起去附近的学前街菜场。他问菜价,问产地,问排队买菜的市民:“你们每天买多少菜?计划供应的商品是否够吃?”回家路上,他对分管郊区工作的干部说:“我主张开放集市贸易,这对农民和工人都有利。现在我们生产力水平很低,决不能以斩资本主义尾巴的名头把市场管死。”

  张闻天的卧室兼书房里,南向摆放着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的座右铭是列宁的名言: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玻璃橱里,摆放着张闻天在无锡撰写的手稿。他在无锡重新修改、增补、定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一文,全文40页的稿纸中,完全在无锡修改增补的达18页。

  汤巷45号二楼展室中,有一件张闻天穿了几十年的大衣,一双张闻天穿了几十年的皮鞋。他生活简朴,穿着简单,里外服装几乎全是旧的,不少还打着补丁。平时和警卫员一同外出,还会被误认为警卫员家乡来的亲戚。组织规定保证用车,但他外出常步行,甚至还乘公共汽车。警卫员向他提意见,他却说:“如果不乘公共汽车,怎么会知道乘公共汽车的味道、群众的甘苦?”

  张闻天家风清正,家教严格,从不许子女、孙儿乘用配给他的公车,哪怕是顺路搭乘也不行,“要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公私分明”。张闻天从不允许亲属以他的名义走后门、搞特殊,他常说:“不要说我没有后门,就是有后门我也不开!”

  1976年1月9日清晨,广播中传出声声哀乐,张闻天听到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的噩耗,潸然泪下,默坐良久。他让医务人员为他戴上黑纱。之后,张闻天连续在睡梦中惊醒,醒后感到胸闷、胸痛。他自知病情严重,不久于人世,嘱咐妻子刘英把补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全部作为党费上交。1976年7月1日晚7时30分,张闻天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汤巷45号,仿佛漫漫长夜中熠熠闪光的灯火,象征着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永远“觅渡”的精神。

  如果有人问:一个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的?那么,请到汤巷45号来吧!你将在这里找到答案,你将见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感受一个朴实而圣洁的灵魂。

  (李文扬 文 / 张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