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今年截至目前,我市出现的污染天中,臭氧超标天占比80.5%。“现阶段,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为核心的臭氧治理路径方向基本正确。”生态环境专家介绍,在路径清晰的前提下,我市逐步探索形成了臭氧治理的“无锡经验”,并在6月27、28日召开的臭氧污染防治现场会上向全省推广。其中,为“减臭”上马的种种智慧手段最令人印象深刻。
如何精准科学“锁”定污染源?无锡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楼顶上的大气旗舰超级站能用实笃笃的数据说话。这座“白房子”通过提档升级,能监测到120种挥发性有机物,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科技含量,在省内乃至全国都算得上“顶流”。除了这个“超级站”,我市还建成了6个颗粒物组分监测站、10个光化学组分监测站、2个大气传输通道监测站、300个微型网格站、12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站,构建起了“地空天”一体化污染源立体监测预警体系,满足PM2.5和O_3污染的协同防控。
信息化平台赋能智慧环境。“功能太强大了,臭氧余量做到了用分钟来计!”参观了无锡市大气环境污染立体监测系统后,来自扬州的一名业内人士感叹。只见,大屏上遍布全城的400多个监测点尽收眼底,只要轻点鼠标,无论是大气站点、建筑工地还是主要工业企业,都能在这张“网”上精确“读”出大气环境各类数据,通过分析研判弄清楚污染特征、污染来源及成分,为预报预警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下转第2版)
无锡臭氧治理经验向全省推广
(上接第1版)此外,红外热成像仪、VOCs气体快速检测仪、风速仪、便携式烟气监测仪……我市在大气攻坚执法装备上也很舍得花钱,大大提高了现场执法能力。
从源头减排到末端治理,科技的力量同样无处不在。在华清大桥东南侧的重卡“智慧新”充换电站,一辆新能源重型卡车仅需5分钟即完成换电。该站可服务于经开区、梁溪区、滨湖区的工程车辆,每天能满足168车次换电需求,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5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8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19.5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能倒逼企业提升末端治理水平,大大推动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江阴长泾镇19家印刷企业安装了火焰离子化检测仪后,就将原有“光氧+活性炭”处理装置提升改造,一年可削减VOCs排放量700吨。目前,我市584家VOCs年排放10吨以上的企业均已安装在线监控。
发挥专家智慧,在臭氧治理上“对症下药”。据了解,无锡面向全国建成了71人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专家库,两年来组织专家对超过800家VOCs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现场帮扶,提出“一企一策”整改意见,还多次开展“云上”培训,推选优质的VOCs源头替代治理技术和各行业源头替代解决方案,让企业不再谈“臭”色变。(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