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居民区的“领头雁”和“小巷总理”,是居民心中的“主心骨”和“守护人”。疫情发生以来,新吴区98个社区书记、7个村书记在防控一线连续奋战,他们全天候在线,24小时待命,在这场疫情的“大考”中,展现着硬核担当,在战“疫”的最前沿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放下“小家”扛起“大家”
7月14日,硕放街道咏硕苑社区党委书记袁斐在抗疫一线接到外祖父去世的噩耗。他咬牙忍住悲痛,选择放下“小家”,扛起“大家”。他说,“最爱我的外祖父应该会理解我,因为我是社区的‘大家长’,不能离开大家一步,不能让前期的防疫成果有一丝一毫的闪失!”说完,他又继续坐镇指挥,协调各方,如往常一样为重点人员摸排、宣传引导、核酸检测等事不停奔忙。
风风火火的“小陀螺”
“居民生活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是旺庄街道新洲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慧娜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社区书记,她总是冲在第一线,转运集中隔离人员、管控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协调物资配送发放、处理居民困难问题……她就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到处都能看见她风风火火的身影。“我的老母亲病危了,我想回老家,社区能帮忙想想办法吗?”接到新都会小区居民鲍某的电话后,朱慧娜第一时间核实情况,主动与街道指挥部汇报与协调,并及时送他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车。“我特别理解大家的心情和难处,一定竭尽所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吃住在社区,手机不离身
疫情中,江溪街道前进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过志悦吃住在社区,手机不离身。因为频繁用嗓,她的喉咙早已不堪重负,声音明显带着嘶哑。疫情防控工作千头万绪,大到统筹调度、物资调配、场地布置,小到身份证登记扫描、电话联系行程、和居民沟通解释等,过志悦事无巨细,一一协调解决到位。尽管自己身上的担子也不轻,但每当一线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压力而产生负面情绪时,过志悦总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引导大家及时调整,投入后续工作中。
每天只睡3个小时
尽管家距离单位步行只需3分钟,但为了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更迅速地进行摸排管控,梅村街道泰伯花苑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顾佳买了行军床,住到了社区。他凌晨一点多在门岗扫码测温,两点多在忙着核查数据,三点多还在上门落实居家健康监测措施……连续4天,他每天只睡3个小时。面对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的巨大压力,顾佳一直坚守在一线带领社区团队,确保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身兼多职的“救火队长”
鸿山街道建新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玉平被称为“救火队长”。他组建“物资运输队”,化解“无米”之困;协调 “临时救护车”,畅通“就医”之路;设立“核酸双工位”,解决“采样”之难。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王玉平吃在一线、住在一线,他说:“我不仅是书记,也是治保主任、专职司机、后勤员……希望疫情能够早点结束,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防疫一线的“铿锵玫瑰”
新安街道净湖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晓云是绽放在基层防疫第一线的铿锵玫瑰。高强度的防疫工作下,她哑了嗓子,熬红了眼。每天,她总是最后一个吃饭,多数时候也是匆匆扒两口盒饭。办公室灯彻夜不熄,每晚她都要一遍又一遍地电话确认、反复沟通,计算着各个全员核酸点位需要的物资、人力,确保第二天的全员核酸顺利进行。朱晓云把社区防疫工作做得既有高度、速度,又有温度和力度。虽然连续在岗作战,但朱晓云始终干劲十足,她总说:“只要我们社区这个‘大家庭’能安全,再苦再累也值得。”
(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