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眼下,全面、系统性地抢救记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忆和技艺的工作正在展开。无锡现有1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有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健在,但他们正一天天老去。无锡市摄协副主席黄一清关于无锡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拍摄计划,于2020年入选了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期间,他确定思路、联络大师,但因疫情多次中断,终于近日结项,为无锡“国宝”留下了珍贵影像。
非遗传承人是中华文明的另类传承者,一地文化在他们的手中代代相传。用影像记录下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瞬间,是件有意义的事。2020年的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全省仅有两个摄影项目入选,其中就有黄一清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拍摄项目。人物题材的拍摄对于黄一清而言,早已驾轻就熟,他曾凭借人物主题摄影多次拿下各类摄影大奖,但拍摄非遗传承人这一特殊群体,黄一清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有的传承人年事已高或身体不好,有的传承人长期生活在外地,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没有相应的国家级传承人……
“紫砂大师周桂珍定居北京,我和她女儿联系了有大半年,总算等到她回宜兴,顺利完成拍摄。”为了多拍一位大师,黄一清就是这么执着。着手项目拍摄之前,他翻阅了大量资料,以影像人类学和影像民族志为理论支撑,遵循纪实摄影的基本技法,不一味追求画面的形式感,而更多地从“人”的维度去做文章,增加照片的“人情味”,从民俗的角度去思考,厚实其文献价值。一年多来,他拍摄了王南仙、赵红育、乔锦洪、周桂珍、徐秀棠、小王彬彬、刘柏生、李守才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道教音乐嫡传谢军团队。
黄一清的作品中,每位传承人都出现在各自日常的劳作现场,笑对镜头,眼神坚定。在日复一日的技艺传承背后,在他们的笑容间,沉淀着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蕴藏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与坚守,体现着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在他们的保护传承与探索中,非遗文化不断融入新生活,重新走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非遗文化项目的影像记录者,黄一清第一次近距离、长时间接触非遗文化。他被非遗传承人深深打动了。“在大师们身上,展现出了镌刻进骨髓的赓续中华文脉之魂,这是对艺术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坚守一生的精神。”黄一清说,这种精神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也是每个人所需要的。
(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