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文艺能够构筑群众的精神家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随着我国乡村的动态演变,艺术乡建的逻辑进路与实现路径也需要不断加强。集聚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无锡需要着力打造“最江南”乡村,在营造江南美学景境中,探索走出自己的乡村振兴特色路。
■文艺赋能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人们在流动中寻找自我、寻求美好生活。流动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属性。当代乡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诗意栖息空间。人是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在城乡间往来,或者移居于乡村之中,嵌入乡村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理,实现文化自觉和文艺赋能。尤其是有了艺术家、文艺爱好者、具有文创精神的青年等群体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文艺的理念认同和行为参与,真融合、深融入、广融通,让乡村振兴的面貌焕然一新。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龙潭村,区位条件并不好,空心化程度高,是一个交通闭塞的留守山村。2017年,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的推动下,龙潭村开始启动减贫项目,实施乡村振兴计划。龙潭村通过建立文创试点、培育“文艺—旅游种子”、“认租15年”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老屋再生工程、创新管理机制等措施,让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艺术村。文艺、文创的赋能模式,转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让原村民回归、让新村民落户、让艺术家入驻、让新业态入村。
坐落于海滨的韩国釜山甘川村原为渔村,建于山坡上的错落有致的乡土建筑,成为资源价值呈现的重要载体。涂鸦、彩绘、画廊、花店、民宿、博物馆、文创店、咖啡厅、卡通人物,以及展现海洋文化村特有的“渔主题”农民画、手工制品、艺术创作品、衍生产品等,各种文艺要素在村中集聚。在“城市伴生”和现代化语境下,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互补、自洽,主题鲜明,凸显了乡村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往。
依据地方历史、地理位置、文化、经济、社区特性,突出乡土发展特色、文化艺术元素,借用了传统文化资源,使原有的空间得以重构,可以实现资源价值的美学和艺术呈现,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用艺术乡建唤醒乡土的巨大潜力
地方营造与空间再造,是文艺赋能乡村振兴中两个重要的观察视角。以文化、文艺和文创产业为发展动力和空间主导,来进行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模式中,发展动力要体现“地方营造”,空间主导要体现“空间再造”。也就是说,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中,应基于乡村当地特有的演进特征、社会文化要素和地方性资源价值,去发展和再造文艺空间。首先要看重空间营造,积极运用原有空间资源,然后依据特有的乡土文化要素,巧妙地进行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的嫁接、扩展和创造性再生。在空间和产业的互动和衍生中,既要着眼于传统文化资源的空间保护,又要着重于乡村特有文化艺术元素的活动组织、产业开发和业态创新。这是文艺赋能过程中,乡村空间与文艺活动双重互动下的“经营与再造”。
具体来说,在探索文艺赋能、美学营造的乡村振兴模式和路径时,应考虑到地方性的“文化营造”和乡村意蕴的融入,讲究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均衡发展,注重再造空间的文化营造;凸显文艺的原生性、传承性和时代感;善于借用原有的地方资源,善于活用特色的文化元素,善于运用特有的地方性民俗活动和文化庆典,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文艺空间的嫁接、扩展和再生;注重文艺村的内部功能分区和外部环境打造,各个文化艺术主体的功能空间和场域,应有小范围的空间互动与协作,又有更大范围的空间和活动场域的互补、呼应和串联;着重选取区位条件好、生态环境优、交通便捷性高、发展潜力大、文化气氛浓和地方性特征明显的自然村落;在自我发展时,还应注重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融合,注重与政府、艺术家、专家学者、周边社区、文艺爱好者、文艺团体等的沟通协作。
乡村文艺的“空间再造”,应更多表现为一种鲜明的“地方营造”性质和特征,是文艺空间和艺术活动的“经营和再造”,既具有社会意义、美学价值和教化作用,又具有动力机制、创设和构建功能,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1967年,米歇尔·福柯认为,当今时代也许是一个空间的时代,我们都处在一个同时性的时代,一个并列的时代,一个共存的时代。空间时代的来临,预示着空间既是一种生活关注,也是一种生存关注。乡村的空间,寄托和承载着现代人对社会生活和生存价值的关注。以文艺的方式赋能乡村振兴,使有着花田、农舍、园圃、庄稼、树木的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花田村游、文创市集、乡村创客、亲子游乐、文艺沙龙、书画展览、品茗对诗、梨园曲艺、乡村艺术节、乡村音乐节……形式多种多样,意趣却是相同。
桃源村、山南头、新安镇,越来越多具有文艺气质和美学意蕴的无锡新农村正展现着乡村振兴的江南田园幸福生活。着力打造锡式乡村,在营造美学景境中探索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无锡就能走出自己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作者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