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房产周刊

硬件短缺、服务不足、需求多元

社区适老化,如何下功夫?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建设、完善适老化社区越发受到社会关注。近日在无锡举办的“第九届养老与大健康项目交流大会暨太湖论坛”上,《2022中国养老与康养产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调查显示,当前各地社区普遍面临适老化设施设备短缺、居住空间需求多样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激增等问题,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推进社区适老化建设,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现了老龄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家庭规模不断缩小、预期寿命提高三个趋势,这反映出养老服务需求将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认为,房地产业的主要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住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房地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面临着新的考验。房地产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和适应新的居住需求,从而改善住房的供应。当下,对于社区空间,老年人已从基本生活需求转向居住、休闲、文化、健康等更加多元的需求。与此相对,多数社区普遍存在服务适老设施不足、服务半径不合理的问题。适老化建设也多是就设施论设施,就住房论住房,没有解决老年人生理变化对设施环境的需要,更是没有充分考虑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相关人才储备不足,从规划设计师、工程施工人员、竣工验收人员到管理运营人员普遍缺乏适老化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成为制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

  “硬件设施急需补短板,逐步完善老年社区生活圈范围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内外公共空间或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中房协养老地产与大健康委员会秘书长姚春苏介绍,区别于传统生活照料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还需更多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源引入,由该类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与服务网络建设,构建涵盖保洁维护、健康咨询、定期体检、家庭医生、送餐服务、陪同出行等多类别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如今,科技创新也在颠覆着各个传统行业,充分融合科技创新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正在成为养老与康养产业的主流之一。一键呼叫、互联网医疗、健康监测、居家安防等智慧养老模块,可涵盖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群体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

  建设“全龄友好社区”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社区养老建设力度,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格局的重要举措。调查显示,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规划、用地、用房、税收等方面逐步加大支持力度,建设具有明显适老性的全龄友好社区。全龄友好社区不是只有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它提倡的是不同年龄阶段混合居住的社区,让老人最大限度融入家庭和社区,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规避老人可能遇到的风险隐患,让尊亲养老、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得以延续。近年来的产业实践中,诸多企业正在尝试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而在适老化社区中,物业服务无疑是关系到老年人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内容,推动以社区物业为基础的“物业+养老”模式向家庭延伸是解决当前养老困局的重要途径。“目前,‘物业+养老’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姚春苏说,服务清单、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等需要在探索中总结提炼,最终要解决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么服务、服务评价、服务收费等问题。(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