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全国首部乡村建设美学导则发布

避免乡村建设碎片化、同质化,促乡村因“美”而兴

  本报讯 昨日农民丰收节上,《无锡市乡村建设美学导则》正式发布。这在全国乡村建设领域是一项创新,系统提出了“乡村美学”概念,以“美”为线索统筹考虑乡村规划设计、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避免乡村建设出现碎片化、同质化、重物轻人等问题,促进乡村生态、生活、生产因“美”而兴。

  《导则》由清华大学与无锡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之前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乡村美与实际需求脱节。”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如“农民想要路灯,设计师想要星星”,这样建成的乡村美景却不是农民想要的;一些村庄在河边、路边等局部注重美化,但色彩、形态等与整个村庄氛围不适应,或几个村一样的黑色道路、一样的黑瓦白墙,缺少特色;有些乡村道路美了,但没考虑到乡村经济生产,过于狭窄,等等。

  如何将乡村打造成村民满意的居住地、游客向往的目的地、创客聚集的梦想地?《导则》给出了方向。无锡乡村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运用美学理念打造不同的乡村意象。这包括自然生态打底的“青绿乡野意象”;呈现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天人合一的“依山恋水意象”;依托乡村建筑、乡村景观和文化活动营造让人魂牵梦萦的“古韵乡愁意象”;结合乡村生产生活的特点构建“田园康养意象”;基于无锡乡村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打造“文化富土意象”;利用建设智慧乡村、数字乡村的契机打造“科创新村意象”。这样,乡村将美的元素嵌入生活、生产、生态各个方面,形成独特的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

  “建设过程中,植被、农田、水系、道路、农房、设施、景观等都要按美学规范进行,以更好地为美丽乡村赋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冬江说。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50个市级最美村庄中选择一些村庄,按照《导则》提升改造,打造一批乡村美学示范村庄。我市还将开展规划师培训,培育一批美学工匠,更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和农业专项规划编制;推动美学进乡村振兴大学堂、建乡村美学馆,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根据当前文化创意、生活美学、深度体验三大增长点,我市将发展一批乡村美学经济体,打造可观、可尝、可劳、可育、可购、可住的乡村美学经济体,将美丽锡乡打造成所有心向田园的人安家立业的美好家园。(朱雪霞)

  图为宜兴白塔村田园风光。

  (钦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