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6年、2012年、2017年之后,农业农村部19日在长江中下游南京、武汉、荆州同步启动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这也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施行后,首次开展长江流域物种系统调查。
连日来,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下,20余家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的120多名人员采取分组分江段同步实施的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及部分长江支流江段展开了“拉网式”搜索,开展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分布考察、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和未通航汊江江豚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等一系列工作。
“与以往相比,此次长江江豚科考在考察范围上更广,船只、人员投入更多,考察技术也有所创新。”长期从事江豚研究和保护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从目前的科考结果来看,长江江豚的分布模式整体呈现相对集中、散点分布的特点,和2017年的情况接近,未发生显著变化。
“此次洞庭湖口发现的是较大的一个江豚群体。”作为科考队目视组记录员,龚海波有着相对直观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情况是,科考过程中,江豚‘子母同框’的情况较多,这说明江豚家族可能在发展壮大,但整体数量仍待后期计算分析。”
2017年的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种群极度濒危。随着长江大保护逐步深入,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长江江豚近年频频现身,“江豚逐浪”成为长江沿线许多城市的一道风景。
(据新华社武汉9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