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十年间,生产性岸线占比下降24%;上半年,水环境质量排无锡第一 ——

江阴“护江”,还母亲河以“微笑”

  □本报记者 唐芸芸

  长江江豚,被称作“长江微笑天使”,最能“检阅”长江大保护的成效。随着长江流域禁捕进入第二年,长江无锡(江阴)段禁捕进入第三年,“近20年来首次发现新生幼豚”的喜讯已经传来。“微笑天使”的出现释放出强烈信号——长江生态环境正越来越好。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几年来,坐拥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的江阴一直在思考:如何以“一段清水”为全流域的“一江清水”作贡献?在“禁与放、治与建、进与退”之间,江阴找到了还母亲河以“微笑”的“答案”,也交出了优异“答卷”——长江江阴段生产性岸线占比从2012年的72%降至目前的48%,今年上半年,江阴18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保持100%,水环境质量排无锡第一。

  “禁”与“放”

  鱼跃江面美景再现

  常态化禁捕考验着执法部门的快速响应能力,江阴用一张“网”为长江筑起了保护屏障。在江阴市公安局水警大队综合指挥室,以“江盾平台”为主的技防网24小时打开“天眼”关注着江面的“一举一动”。公安、海事、水利、渔政、交通等部门以及码头企业的600余套感知设备全部集结到这张“网”上,任何盲点漏点都不会放过。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查处垂钓案件39起、非法捕捞案件9起。

  修复长江生态,增殖放流与禁捕齐头并进,这件事江阴持续了21年。每年的增殖放流活动,全省首位“最美生态环境保护者”郑金良从未缺席,(下转第2版)

  江阴“护江”,还母亲河以“微笑”

  (上接第1版)他和孙女郑冰清会带着精心培养的鱼苗前来参与,“长江里的鱼,是母亲河赐予子孙后代的,要把它们培育出苗苗来,还给母亲河”。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人参与放流。“目前,共计向长江增殖放流鱼苗1.8亿余尾。”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舒建华说。

  “禁”与“放”让鱼跃江面美景再现。近来,长江引航、江阴船闸、江阴海事、渔政执法等这些长年驻扎长江的部门都反映看到了江豚“水舞秀”。参与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郑冰清透露,“长江微笑天使”在热点水域年均观测头次逐年上涨,长江刀鲚的密度也涨了不少,去年刀鲚资源密度达4.32×10^4尾/立方千米,同比增长96.4%。

  “治”与“建”

  滨江亲水心中甘甜

  昔日吊机林立、船运繁忙,如今花草繁茂、芦苇密布。生产岸线被压缩后换来的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已成为当地市民的每日“打卡点”。澄江街道黄山村村民李惠娟每天傍晚都会去江边公园“报到”,“原来沿江都是厂房、码头,江景都被挡掉的;现在我们一边散步、跳舞,一边看着江水吹吹江风,就会感觉心里甜滋滋的”。

  护好一江春水,必须铁腕治江。“蜗牛警示牌”是该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创新举措。作为引江济太的通江河道,老夏港河的整治就是一个缩影。过去,这条河因氨氮数据超标,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一年被罚176万元,但在拿到烫手的“蜗牛警示牌”后,属地部门知耻后勇、快速作为,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销号,成为该市水环境质量第一名的河道。

  强化“治”的同时,更注重“建”。随着码头、工厂、轮渡等退让搬迁,腾出来的岸线有了“建”的空间。滨江纽带上,船厂公园、鲥鱼港公园、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已经串珠成链。在利港街道,千亩江滩绿地格外显眼。绵延7公里的长江芦苇荡成为鹭类及雁鸭类的栖息、觅食之地。“好生态引得候鸟来,经常能看到灰鹭、红隼、黑翅鸢等珍稀鸟类从头顶掠过。”一位摄影爱好者说。

  “进”与“退”

  绿色发展风帆正劲

  长江大保护面前,唯有以刮骨疗伤的决心,才能腾退化解旧动能。曾经的沿江开发让一批支柱企业迅速崛起,为江阴乃至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岸线过度使用、土地超强度开发等问题日益显现。干净利落地退,2016年到2021年,江阴聚焦产业转型,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4312家,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81家,一改过去码头林立“临江不见江”的尴尬。

  主动退的“身影”中就有江阴港港口集团。“老港区尘土飞扬,搬迁后,港区环境大变样,‘零碳港区’也在加快建设。”企业党委副书记刘华回忆,在生产运营总体平稳的情况下,他们毅然搬离中心城区,而后在港口复建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近10年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达3.85亿元,这一“退”反倒带来了蒸蒸日上的效益,企业年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稳居长江沿线港口前茅。

  进退之间巧转腾挪,江阴播下一粒粒产业绿色发展“种子”。正积极打造零碳开发区的江阴临港开发区内,距离江阴港港口集团不远,远景动力无锡智能零碳电池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已经投产,内部布局了全国首条大尺寸三元软包电池量产线和磷酸铁锂电池量产线,成为园区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档产业发展质态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