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惠山公安分局藕塘派出所民警 周晓燕
整理:查怡蓉
今年8月的一天,我刚上班,就看到一位约三十岁的妇女,左右手各牵着一个四五岁左右的男孩,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装着资料的文件袋,焦急地在户籍窗口徘徊,见到我出现,欲言又止。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她肯定是遇上难题了。
“请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我主动上前柔声询问。见我态度诚恳,妇女顿时放松神经,指了指右手边的男孩子说道:“警官,我叫小何,户口在江苏连云港,我家老二今年四岁,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可因为我们的户口都在连云港,不在无锡,加上学校名额紧张,所以六七月份第一次报名没报上。我特地又到学校去咨询了,学校答复,如果我们的户口在9月1日之前迁到无锡藕塘的话,就可以到这边的幼儿园上学。可是现在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就是9月1日了。之前因为我没有社保,在藕塘购买的房产证刚拿到手,所以不具备迁户口的条件。社保这几天刚交,我在网上看了一下,把大概的手续材料都带来了。我朋友说这跨市迁户口一来一去要十几天,这下我家老二该怎么办呀?为了这事,我们全家都愁死了。”
可能实在太着急,小何哽咽了,为了掩饰尴尬的神情,她急忙低下头。看到此景,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也是位母亲,也经历过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所以很理解小何的难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力帮助她,无论能否将户口在9月1日之前迁到藕塘。
想罢,我整理了一下思绪:“小何,别着急,请给我一点时间,我们一起努力看看。”听到我愿意帮忙,小何的眼睛顿时一亮,赶紧把文件袋里的材料递给我:“周警官,真的吗?”“来,我们抓紧时间办手续。”说干就干,我接过小何的材料,飞速受理并录入户口系统,选择最快捷的一站式网上迁移手续,省却了小何在连云港和无锡两地往返的麻烦。材料受理完毕后,我让小何先回家等回音,然后立即将此情况向分局相关部门汇报。分局大力支持,在核对完手续后,开通绿色通道,在两天内就完成了受理及审批手续,同意小何迁入无锡藕塘。
时间宝贵,为了加快办理进度,我主动与连云港赣榆区墩尚派出所的户籍民警王警官联系,将小何家的急事告诉他。听完我的叙述,王警官二话没说,当即表示愿意配合我们一起努力。两个城市里未曾谋面的两个户籍警,目标一致,达成了小何儿子顺利入学的心愿。几分钟后,王警官就电话告知:“小周,我已在系统中办理小何母子的户口迁出手续,你查看一下,有情况我们再联系。”“太好了,感谢大力支持!”我连忙回应他。电话那头,传来了王警官憨厚的笑声:“彼此彼此。”
搁下电话,我分秒必争,马上通知小何到派出所来落户。接到我的电话,小何激动得不敢相信,讲话声音明显在颤抖:“周警官,我没听错吧?三天你们就帮我办好手续啦!”
十分钟后,小何喜滋滋地出现在户籍窗口,当我把余下的流程走完,将崭新的户口簿递给她时,只见她如释重负,紧紧握住我的双手:“周警官,你真是我家的亲人啊!这么快就帮我们办好了,无锡警察的办事效率实在是太高了,谢谢你!”小何拿着户口簿,兴冲冲地给孩子去幼儿园报名。
望着她如风般消失的身影,我感慨万千:什么叫“我为群众办实事”?这场跨越两地的接力赛,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诠释吧。想罢,我的心里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