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通祥是村前村出的第一个女师范生,终身未婚,一生奉献教育事业,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1918年2月,胡通祥到无锡西乡河埒口竞化第二女校任校长。该校由工商实业家荣德生出资,当地乡绅蒋仲怀掌管校务。学校创办于1915年,是一所单级小学,借蒋氏私宅为教室,四个年级合并上课。
1927年,荣家决定收缩所办中小学的数量,竞化第二女校也属解散之列,而胡通祥也将赴杭州任教。暑假前举行休业式,学生均痛哭流涕,迟迟不肯离校。深受感动的蒋仲怀决定接收竞化二校,并取“化旧为新”之意将学校改名为化新小学。胡通祥也决定回绝杭州聘请,留下执掌化新校务。
日军侵占无锡,化新小学被迫停课。胡通祥不忍学生荒废学业,带头不领薪水,回到化新小学筹备复课。为了不使学生受奴化教育毒害,学校不用日伪教科书,设法搜集和购买抗战前旧课本作教材;不挂伪国旗;利用晚间对学生进行抗日爱国教育。
日伪统治无锡期间,百业凋零,教育事业受尽摧残。整个河埒地区仅有小学两所,无一所中学,学生小学毕业后无学可升。胡通祥决定筹办中学,几经奔走和寻求支持后,1944年8月,终于在化新小学的基础上,以补习班形式办起一个初中一年级班。校舍借用小学教室,开学时招收学生20名,校名为化新中学,成了河埒地区第一所中学。
1947年秋季招生后,学校又借得蒋氏私宅两开间楼房,于是中学部分从小学迁出,开始有了独立校舍,初中三个年级分开上课。1948年开始,师生又把学校东侧荒地平整作操场,使学生有了活动场地。至此,化新中学已初具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化新小学改制为育红小学,化新中学几经演变,现为河埒中学。
(杨文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