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理财产品好难买啊,以前是比哪个收益率高,现在变成哪个跌得少!”近期市场波动之下,银行理财市场也难以幸免。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今年以来超八成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年内收益为负,有些甚至一周收益跌近10%,让人大跌眼镜。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刚性兑付”“保本保息”“保本保收益”等理财收益承诺都已不复存在,买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要自己擦亮眼睛。
投资回报为负成新常态
“最近还是亏损状态,都不想打开软件查看了。”近日,投资者张明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购买农银理财的一款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购买半年多以来一直处于亏本状态。“目前还亏损3个多点,最多时亏6个点”,说起自己的理财产品,张明明显有些无奈。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在22只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中,超八成产品年内收益为负,近半数产品年内净值回撤幅度超过10%。据悉,一些跌幅较大的理财产品多在2020年成立,权益仓位较高,有的在90%左右,主要投资方向有医药、科技、消费等行业,其中有些还大手笔重仓了新能源个股。
一位银行理财人士表示,有些理财产品偏股票类,收益率与A股表现呈正相关。而近期受国内外各因素影响,A股行情波动较大,当股市行情持续走弱的时候,偏股型理财产品业绩回撤成为大概率事件。此外,有些理财产品虽然底部挂钩的是风险性和波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因而面临较大业绩回撤压力。
主管机构多次进行风险提示
“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购买需谨慎!”不少地区银保监等主管机构密集向市民科普相关知识。上海银保监局称,在购买理财产品前,首先需要了解自身风险偏好,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本人如实回答问卷问题。河北银保监局提示,警惕高息理财诱惑。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勿轻易相信“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等宣传。陕西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要警惕“安全”“保证”“承诺”“保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与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的各类不当表述,避免偏听偏信。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重点关注产品类型、风险等级、投资方向和标的、盈亏规则等内容。
记者也联络了无锡银保监分局,相关人士表示,金融市场的波动、震荡均是常态,净值化转型后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确定固定收益、不能保证预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所展示的业绩比较基准高低不能预测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高低,因此消费者购买时更需谨慎。
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不能买
国联证券投资顾问李瑶莹告诉记者,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值得购买的。她认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不固定,净值要随底层资产价格的变化而波动,尤其是配置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净值不会一直上涨或下跌,趋势难以预料,但长期来看上涨概率较高。纯固收类产品的净值波动相对较小,但也很难保证长期持续上涨,仍需谨慎注意风险。“个人投资者不宜追涨杀跌,建议还是谨慎为好,如有好的产品可以购买,但也要注意风险评估。”
与此同时,银行业内人士提醒,购买理财产品也是对金融消费者投资分析能力的一种考验。消费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理财产品风险等级越高可能获得的收益越高,但同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也越大。尤其是在今年金融市场面临的复杂环境下,消费者更需要仔细了解产品投资方向。业内人士提醒,一定要客观分析、理性判断,谨慎选择再做投资。
(朱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