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祥丰
现如今,手机已成为“新农具”,搞直播、干电商已成为“新农活”,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阔。但客观来说,现在把“新农具”用得熟练、把“新农活”干得有声有色的村民还不多。推动“数字兴农”,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提升村民对数字化技术的认知,并帮助他们提高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即提高数字素养。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无锡乡村电商一体化运营体系,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意识,开展智能手机应用、网络销售、图片拍摄、短视频制作及运营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让村民掌握实操技能。
现在打开一些短视频平台,会发现有关乡村题材的视频很多,有介绍美食、美景的,还有直播农作物种植、收割情况的,看客们不光饱了眼福、满足了好奇心,还找回了儿时记忆。当然,对于很多短视频博主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平台把家乡的农产品和好风景销售出去,腊肉、山药、茶叶、红薯等都是粉丝们爱囤的农产品,这是“新农人”们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无锡乡村风景优美、特色农产品多,很多“新农人”早已尝鲜互联网营销。比如,每年有数量可观的阳山水蜜桃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桃子还在枝头上时就早早被老客们预订走了。“大家好,我正在鸿山街道徐塘桥村果怡农场,风吹稻浪,十里飘香,在这里,你可以约上三五好友,烤柿子、烤板栗、围炉煮茶,好不惬意,现在下单,还有好礼相送……”这是鸿山果怡农场主在抖音直播间介绍农场新项目的一幕场景。利用互联网平台,这家农场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光,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而且很好地推介了无锡乡村,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
现如今,手机已成为“新农具”,搞直播、干电商已成为“新农活”,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阔。但客观来说,现在把“新农具”用得熟练、把“新农活”干得有声有色的村民还不多。村民们一般都有手机,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障碍,如:不会灵活使用、不会安装升级、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求助等。现在乡村大量壮年劳动力流出,乡村出现“空巢化”“老龄化”的情况,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儿童和低学历人群,而这些人群智能手机运用水平有限,面对直播、电商这样的“新农活”,参与度较低。乡村数字化复合人才严重不足也是普遍现象,由于乡村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各种资源相对匮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因而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数字化人才,村民使用“新农具”缺乏有效引导,运用数字化技术的技能难以得到提升。
如何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推动“数字兴农”呢?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提升村民对数字化技术的认知,并帮助他们提高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即提高数字素养。在政府层面,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无锡乡村电商一体化运营体系,包括引入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农产品质量检测及售后服务,以品牌建设为抓手,让农产品生产走特色化、标准化、绿色化之路,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条。
在村民层面,要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直播达人分享、典型案例分析、现场参观学习等方式,推动村民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运用,进一步点燃村民自主运用“新农具”、干好“新农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村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智能手机应用、网络销售、图片拍摄、短视频制作及运营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让村民掌握实操技能。
在社会层面,要重视媒体传播引导,加强应用场景宣传和推广。媒体的作用在村民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方面不容忽视,特别是市、县(区)各类媒体应适当增加介绍数字化技术的内容,通过媒介长时间的报道,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的数字化技术运用水平。
数字化时代,乡村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打开发展的新天地。村民们提升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可以更好地享受数字化带来的红利,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作者系无锡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