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精准描绘企业创新能力画像

“小积分”激发科创“大能量”

  兴澄特钢9Ni钢板成功应用于全球首台最大LNG储罐,高品质特殊钢智能轧制过程控制系统创新应用项目在2022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上荣获智能制造赛道三等奖,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奖项目;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榜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拟认定企业名单、入围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普莱医药成功入选2022中国医药创新种子企业100强……

  创新能力强、创新潜力大、创新因子高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点和闪光点,同时他们也有着另一个共同点:均是江阴高新区创新积分制十强企业。继2021年5月无锡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13家试点国家高新区之一,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后,2021年末,江阴高新区又成功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开展的科技创新积分试点,精准描绘了企业创新画像,让一批蕴含“硬科技”、潜藏“真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见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20+N”指标评价体系

  点开无锡高新区“锡新通”平台企业积分查询界面,某半导体企业的创新成绩一目了然:蓝色柱状为科技创新产出数据、橙色柱状为辅助指标数据,紫色柱状为科技创新投入数据,这家企业年度创新总得分74.86分,在全区1400多家企业中排名第24位。

  创新积分系统以智能化、集成化为导向,积分指标所涉及数据可从相关部门和区科技企业“一企一档”数据库中自动抓取,生成最新的积分结果和排名。通过建立企业可视化成长图表,企业创新能力得以直观体现,一方面为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数据指标参考和支撑,(下转第2版)

  “小积分”激发科创“大能量”

  (上接第1版)同时也为政府更精准地挖掘和培育企业起到指导作用。

  不仅可以一键查询创新积分,两大高新区还将科技部火炬中心20项“核心指标”与区域特色指标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20+N”指标评价体系。江阴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了5类一级指标、50项二级指标组成的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无锡高新区形成了“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辅助指标、反向指标”4类一级指标、42项二级指标。如“辅助指标”中,在境内外上市可以加5分,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可以加4分。“辅助指标相当于附加分,而且分值比重很高,将更好凸显企业的创新成效。”无锡高新区科技局区域创新处相关人士称。

  知冷暖:为纳统企业精准匹配可享政策

  创新积分制构建起一个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圈。有了这一张张企业创新图谱,政府就能第一时间感知企业冷暖,进而通过集成最新的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等,为纳统企业精准匹配可享政策,实现企业创新画像和创新政策的主动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江阴高新区在精准施策的基础上还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具体得分对纳统企业进行星级化分档管理,不仅为高积分企业发放创新积分奖励资金,还为高积分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定制服务,积分越高、支持越强,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江阴高新区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支持力度,让企业得以享受政策红利、实现飞速发展。”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兴华说。作为首期榜单“优势企业十强”企业,这几年,风和医疗在苏州成立了研发中心,并在墨西哥、巴西等国家成立了风和学院,一手与国内高校对接,一手与国外专家对接,使得公司的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张兴华表示,风和医疗未来将用好科技创新奖励资金,抢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新风口。

  造活血:信贷优惠政策向高积分企业倾斜

  创新“软实力”也可变成融资“硬通货”。

  今年入围企业创新积分制首批试点国家高新区“创新积分500强”企业的微导纳米一直是无锡高新区精准服务的高成长企业。今年3月,企业决定重金导入效能更强的SP3晶圆微粒缺陷检测仪,但采购价高达3000多万元。区科技局了解后,主动帮助企业对接合作积分贷试点的宁波银行,并给予优惠利率、快速审贷等专项服务支持,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一举措将原本分散的政策扶持转化为积分红利,有效引导社会资源进一步向企业汇聚,解决了不少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现实需求。”微导纳米总经理周仁表示。

  基于企业创新积分,引导金融投资机构积极参与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将信贷优惠政策向高积分企业倾斜——为企业“造活血”是创新积分这项制度诞生之初的题中之义。据介绍,江阴高新区已设立“企业创新积分贷、高科贷、苏科贷、锡科贷”等多项专项科技金融产品,今年以来累计为创新积分企业发放各级各类科技贷款超亿元。无锡高新区锡新通在金融服务板块设置“太湖积分贷”模块,通过与10家银行合作,构建了21大类、109种金融产品。截至今年上半年,十大新区支行发放给高新区企业的科技贷款余额累计达143亿元。今年5月,无锡高新区14家企业进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首批试点国家高新区创新积分全国500强,获得了国家层面金融机构的关注。           (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