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藕塘中心小学探索数学融入生活

指导学生为学校设计营养菜谱、为班级策划联欢会

  数学广场、数学游戏馆、数学互动体验室……在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与数学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场所正在建成中,2023年春学期,学生就能到校园内的新地标打卡。在藕塘中心小学推进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整体·综合”小学数学乐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一系列创新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该校师生。

  学生交上了心目中的理想菜谱

  近日,藕塘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纷纷提交了自己心目中的营养午餐菜谱。虽然仅有简单的文字和插画,但却是学生经历一个多月的调查、统计所拿出的成果。

  “学生在午餐过程中发现,吃不完浪费食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是因为学生不爱吃某一道菜。”数学老师王锡东表示,观察到学生的疑惑后,他鼓励学生寻找解决浪费食物问题的方法,并结合统计单元内容设计出项目化学习《为学校食堂设计一份营养午餐》。

  在调查初期,项目组学生设计了一份名为“选择你喜欢吃的菜”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大荤、小荤和蔬菜。他们在各年级抽调了四个班级并亲自前去发放问卷。红烧鸡腿40人、咖喱土豆鸡丁30人、毛白菜百叶23人……问卷每班一份,学生出具的调查报告同样每班一份。“学生用柱状统计图等多种形式呈现调查结果,并细致对比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喜好倾向。”王锡东表示,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思考问题的全面程度让他十分惊讶。

  在菜肴喜好度的调查基础上,项目组学生针对菜肴中的营养成分展开调查。他们计算各类菜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通过计算和对比查看目前食堂菜谱的营养程度是否达标。王锡东表示,设计一份合格的菜谱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也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数学活动在各年级铺开

  本学期,像《为学校食堂设计一份营养午餐》的数学项目式学习还有很多。数学老师季康介绍,三年级学生研究主题为“围栅栏——周长是多少”,五年级为“制作一份班级联欢会经费预算”,六年级为“设计一份3D人物仿真图”。此外,一、二年级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如趣味扑克、有趣的七巧板等。

  项目化学习主题从哪里来?藕塘中心小学校长李华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开学初,我们系统梳理了整套教材,寻找体现数学本质、发展学生高阶能力的内容设计了部分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项目。”李华表示,主题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目前,教材中的单元实践活动课、课堂练习题和校园生活是学校项目化学习主题的主要灵感来源。

  “数学教材中有一项实践活动是策划一个班级联欢会,因此我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设计一场自己喜爱的联欢会。”数学老师张敏华表示,学生首先设计活动方案,并分组调查联欢会需要物品,展开价格的市场调查。目前,学生已经在制定经费预算方案,这一联欢会也将在今后成为现实。

  数学老师张凤带领学生展开的“设计一份3D人物仿真图”项目研究灵感来源于一道练习题。“在《树叶中的比》一课中,学生通过测量树叶长和宽并比较找到规律,而这一思维方法能拓展到生活中方方面面。”张凤表示,了解一下自己和父母的头长、身长、脚长,找到其中规律是一道课后练习题,她在其中融入科技知识——3D打印,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数学知识变得新颖。

  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落到实处

  “学生能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设计出多种统计图表,兴趣很浓厚。此外,市场调查时他们走进超市、商品市场,还参与了网购,展现出了十足热情。”张敏华表示,让她惊讶的是,不少学生变得“会生活”了,他们与商家讨价还价,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联欢会压缩成本。

  在一次次项目化学习中,藕塘中心小学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整体·综合”小学数学乐学实践探索》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师生的进步显而易见。“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学生走出课本学课本,老师跳出教材看教材。”李华表示,项目化学习需要老师打破课堂40分钟的局限,学会分解任务并设计阶段性目标。

  目前,藕塘中心小学数学建模馆、数学游戏坊、数学实验室等物型空间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学校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建设全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力求在整体知识架构和综合学习运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课程基地建设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品质提升,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落到实处。”李华说。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