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让年俗文化历久弥新

  □刘小兵

  春节,是中华民族沿袭了上千年的民俗大节,也是炎黄子孙最为看重、最感亲切的美好节日。著名民俗学家程健君所作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春节》,立足春节的民俗研究,在探寻其起源、发展和流变的过程中,就如何传承和保护春节年俗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等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该书将历史追怀和田野调查交融一体,先后探究了春节习俗与城市文明、各地过年的习俗演进,以及年画、剪纸与春节之间的深厚渊源,堪称一本行走中的备忘录。它通过展示农耕时代业已形成的岁时节俗,对比古今春节的现实差异,将深蕴在春节习俗中的文化内涵,逐一揭示。

  春节,又称“过年”。传统的过年,从腊八就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千百年来,民间衍化出许多年俗,主要有守岁、拜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等。为了表达对春节的喜爱,古时人们纷纷把对过年的感受,通过文字和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远古时代,由于纸张还没有产生,这些信笔涂鸦大多被刻于石上,由此诞生了岩画这门艺术。这些线条粗犷、笔法稚嫩的作品,也就形成了最初的年画。纸张出现以后,年画大多被绘制在洁白的纸上。年画的变迁,不但反映了人们欢度春节时的喜乐心情,描绘了各种欢庆时的热闹场面,也将各民族过年的不同习俗,用极富动感的画笔,以风俗长卷的表现手法,尽情展示了出来。纸,一时之间成了歌咏春节的最佳物质载体。令人欣慰的是,历史的画卷,从来就是丰富而立体的,紧随年画的脚步,很快,剪纸这门民间艺术也应运而生。为了喜迎新春的到来,人们悉心勾勒、精心创意,在小小的方寸之地,鲜活地描摹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迎年图。至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祭灶日扫尘、贴春联,年三十夜吃团圆饭等众多年俗,和年画、剪纸等民艺一道,共同把春节气氛装点得祥和温暖、喜庆热烈。

  在作者看来,“以春节为典型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记忆,铭刻着炎黄子孙、天下华人的浓浓乡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围绕着春节,人们所创造的流传千百年的传统文化艺术,以及那些温润可亲的过年风习与礼俗,不仅给人们带来幸福感,还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也应看到,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一些沿袭千年的春节习俗,已日渐式微,有的甚至被新的年俗所替代。为此,作者在书中大声疾呼,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不仅要知道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和精神承载,也要懂得对传统节日的敬畏和感恩。春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节日,它让天南地北的人们,不远万里赶赴家中,与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同感受家的温馨,体悟人世间最美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基于此,我们在传承以春节为代表的年俗文化时,就要倡导人们在春节期间多回家看看,在身体力行中,让年文化深入人心。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春节》还带领我们穿越到宋时的汴京与临安,领略古人欢度春节的盛况;深入到近现代的天津、开封及菏泽,感受现代人过年的场景。作者认为,对于我们的年俗文化,要用世界和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正确处理好文化赓续和文明互鉴的关系,以此推动传统节日文化根深叶茂,历久而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