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建设用地资源需求较大,而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粗放低效利用造成的一系列用地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运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目前,无锡土地开发强度已达32.5%,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产业发展面临着土地、空间“难以为继”的难题。一方面工业用地成本攀升,另一方面旧工业区的改造周期长,如何在工业载体上向存量挖潜力,向土地要效益,工业上楼的创新模式给出了答案。
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启工业上楼新模式
工业上楼,即依托于高层厂房所提供的生产空间,让企业在高楼大厦里进行工业生产,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让存量土地实现倍增效益,构建“都市型工业”新业态的工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深圳、青岛等城市积极“拓空间”,向土地要效益,推广工业上楼新模式,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深圳:率先实施工业上楼模式。2019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规定》,通过提高88平方公里存量产业用地的容积率,为深圳增加1.6亿平方米的产业空间,解决产业发展空间紧缺的难题。深圳在产业空间的拓展上不断创新,从推动工业上楼到探索总部企业“联合竞地”,还提出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有限的土地上开拓生产发展空间。
青岛:积极推动发展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建设“摩天工厂”推动工业上楼。城阳区出台《加快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引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及研发设计等生产服务相关企业,推动优势企业向高层工业楼宇集中。截至目前,青岛全市投入使用的高层工业楼宇项目约70个,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为青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产业载体。
无锡推动工业上楼的现实意义
无锡一直以来是制造业大市,土地面积狭小,中小企业众多,经历多年的开发建设,土地约束强度不断增大,通过建设“摩天工厂”,能有效缓解土地紧张困局,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有效引导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效缓解工业用地紧张。无锡老旧工业区大多建设得较早,标准不高,机器或生产线笨重,很多企业只能将厂房选择在一楼,造成了极大的土地浪费,容积率偏低。在无锡土地开发强度已经逼近极限的背景下,引导开发主体建设“摩天工厂”、推进工业上楼,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业园区的开发强度、提高建筑标准、完善生产生活配套,使得企业生产、设计、研发等多个环节不再受制于空间,大幅提升空间利用效率,进一步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
研发、办公、生产结合,避免空心化。工业园区如果只做纯研发和办公,不能跟实体制造结合,可能会出现空心化的问题。工业上楼将高标准厂房与办公、研发相结合,兼顾研发和生产制造,解决了企业总部办公与制造场地分离的问题,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管理难度。同时,推进工业上楼,还有助于解决目前不少园区存在的空心化问题,使工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助推无锡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上楼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产业的轻型化,即轻加工、环保型、低能耗。当前无锡正处于产业转型期,伴随着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来临,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型精密仪器、生产设备的“机器换人”成为趋势。一方面,无锡的产业具备“上高楼”的优势,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群,在产业类型上具有“上楼”优势;另一方面,工业上楼能够整合产业发展要素,引导产业聚集,充分释放产业集群效应,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无锡产业升级。
无锡推动工业上楼的对策建议
制定出台工业上楼相关政策。根据无锡实际情况制定工业上楼相关政策,出台工业上楼发展意见,明确工业上楼产业导向、开发运营投资主体、开发建设基本要求、功能配套要求等相关要求。借鉴深圳、青岛等“摩天工厂”的成功经验,出台工业上楼园区的管理办法。设立工业上楼专项资金,重点引导和鼓励工业园区针对产业布局进行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产品服务项目及公共服务项目、提高产业园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加强现有园区的改造升级。加大对现有工业园区(特别是镇村工业园区)、厂房租赁的引导及管理,对规划比较好、建设比较规范的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升级。分类处理现有闲置厂房,对于厂房破旧、小、散、乱的,拆旧建新,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对有改造潜力的厂房,可以通过优化公共设施,推广工业上楼模式。鼓励采取先租后让、产权入股、异地置换、厂房联建等方式,推进旧园区连片改造升级,进行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和集约利用,盘活存量空间资源。
做好“上楼”产业引导。工业上楼不是简单地将企业生产线搬到楼上,而是要做好产业规划和片区定位,鼓励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符合无锡产业发展导向、适宜在高层厂房中生产的产业进驻。大力推进产业链关键、核心、缺失环节的产业进驻,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轻型化企业上楼。做好软服务,对厂房租金、公摊面积、水费电费、电力增容、电梯使用等给予引导。鼓励产业运营机构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从业人才培训培养,按照产业链招商,保障工业上楼园区资源集约利用,降低运营成本。
构建常态化的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建立项目用地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存量建设用地评估体系,明确低效建设用地的界定和判断标准。对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环保要求和产业政策的低效产业建设用地进行清理,甚至实行强制退出机制,倒逼有条件的企业上楼。构建以企业、社会、政府利益平衡共享为核心的存量工业用地盘活机制,特别是低效用地退出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于部分低效用地,探索实行有偿回收的方式进行收储,引导企业退出低效用地,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作者单位:无锡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