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警方周刊

添翼实战体系

宜兴公安锻造警航尖兵

  随着警用航空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警用无人机凭借机动、灵活以及高空视角的优势,在日常巡逻勤务、侦查破案过程中扮演了“空中奇兵”的角色。今年以来,宜兴市公安局大力加强警航组织体系、人员装备和场景应用建设,构建空地一体、全维覆盖、高频联动的攻防新格局,大幅提升警务实战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宜兴全市累计出动警航飞手670余人次、警用无人机510架次,开展无人机巡逻排查430余次,发现排除各类风险隐患110余处。

  安全保障全天候

  “请大家过马路时注意车流”“违停机动车请迅速驶离”……近日,在路口、学校门口等重点路段,细心的群众都会听到上空无人机发出的播报声。这是宜兴公安利用无人机进行喊话宣传、高空巡逻、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将智慧交通用于实践的举措之一。

  今年以来,宜兴公安将警航工作纳入全市公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细致研究警航战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无锡丁蜀通用机场坐落宜兴的区位优势,深化与各部门交流对接,签署合作协议,为推进全市警航建设专业化、正规化提供有力支撑。

  无人机的参与不仅可以提升日常巡逻工作效率,还可以提供高空视角,帮助地面巡逻警力掌握全局,准确获取巡逻区域信息,更可以对重要警情、突发事件实现快速反应、迅速出警。宜兴公安建立健全110警情处置警航辅助保障机制,制定下发警用无人机参与处置警情的工作流程和处置要点。

  “在接处警时,当值警航飞手只需要根据情报指挥中心指挥长的指令,到现场配合开展视频侦查、现场图传、救援等工作,真正实现把现场搬上大屏、搬进指挥室、搬到指挥长面前。”宜兴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民警介绍,通过严格执行飞手值守制度,细化明确工作任务及战备纪律,组织开展随机抽查,及时堵塞工作漏洞等措施的开展,为宜兴公安提供了全天候、全地域、全覆盖的安全保障能力。今年以来,情报指挥中心共发布工作指令60余条。

  战训结合练精兵

  警用无人机作为民警的“手脚眼”等感知器官的延伸,协助提升了警方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助推智慧警务全力加速迈向精准、高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打造精英团队,宜兴公安购置各型无人机,并出台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使用实施细则,明确装备类型、参数指标、涂装规范和续航要求,确保能够满足全天候执飞需要。目前,全局共配备无人机65架,安装4G/5G图传设备23个、夜间可视化挂载等实战化设备23件。

  做好警航工作,不仅要精良的装备,还需要精英飞手队伍。宜兴公安会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展警用无人机飞手培训,并委托ASFC无人机驾驶培训机构,组织各部门、不同警种岗位民辅警开展6期无人机驾驶执照培训班,共培养警航飞手48名、ASFC飞手75名、AOPO超视距飞手4名,进一步增强警航人才梯队培养建设。

  在日常工作中,宜兴公安针对夏季溺水、野外救援、山林火灾等复杂警情处置场景,定期组织飞手与蓝天救援队、红十字志愿者开展联合实战演练。飞手们针对各个科目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精尖装备科技优势的转化效能,并总结固化现场处突、事故处理、侦查防控、应急救援等经验战法,增强实战能力。

  警务实战防风险

  “您好,您驾驶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的违法行为已被无人机拍摄取证,根据《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第41条,我们将对您处以罚款20元。希望您下次务必记住骑行要戴头盔,在关键时刻,头盔或许能保你一命。”近日,宜兴公安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助力智慧交通,在执勤中对违法车辆进行抓拍,对驾驶人违法行为进行提示和处罚。

  宜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无人机飞手胡可介绍,在日常执勤过程中,部分违法行为现场执法难以取证,单纯地用路口监控探头又存在覆盖面有局限的问题。无人机不光移动灵活,视野也极广,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内的道路情况。无人机拓展应用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中,可有效地促进道路交通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升,使交通安全管理更智能、更高效,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除了道路交通安全,宜兴公安还聚焦季节性高发警情,特别是围绕暑期、周末等学生群体活动重点时段,强化宜兴南部山区水库和矿山宕口等风险区域空中巡控,全面排查涉水隐患和安全风险,切实防范发生溺水事故。截至目前,累计排查整改涉水安全隐患40余处,开展安全喊话170余次,劝离野泳群众500余人次,野泳警情同比下降47.7%。

  在行动支援方面,宜兴公安充分利用警用无人机机动灵活、超视距指挥优势,直接参与铲除毒品原料、山区联合救援等实战行动。2022年9月,丁蜀镇发生一起山林火险警情,宜兴公安第一时间组建警航飞手应急小队,奔赴现场开展空域视角覆盖、阻燃装置空投等工作,协助消防、蓝天救援等专业力量及时高效处置,成功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