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我市文化艺术工作者热烈反响

守正创新,谱写中华文化新华章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我市社会各界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在我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文化艺术工作者纷纷表示,新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夯实自信

  奋勇担负文化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璀璨的江南文化,是打造文艺精品的富矿,对塑造城市形象、建立文化品牌、进行文化创新创作具有重要价值。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庄若江认为,无锡从一个普通小县崛起为工商强市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无锡人审时度势、敢闯善为、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文化禀赋,充分显示出文化赋能的力量。吴文化、江南文化、工商文化诞生于同一片沃土,而在江南文化浸润下的无锡更是将“务实进取”“敢于弄潮”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仅要回溯江南文脉和城市崛起历史,夯实文化自信,还要充分重视江南文化的战略价值,更好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庄若江说。

  “只有深入挖掘无锡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层内涵,彰显其价值,才能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因为文化而得到滋养、得到激励,也让来到这座城市的人,在无锡的山水、物产、美食以外,通过文化更好认识无锡、感受无锡。”在江南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文史学者汤可可看来,深层次梳理无锡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和特征,开展无锡城市文脉建设工程以更好传承历史文化正是眼下我们应当担负起的一项文化新使命。汤可可建议,要通过创新方式方法,融合文学创作、艺术表演、融媒体传播等,特别是通过研究和编纂来完成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梳理,如再版重要历史典籍、征集多样地方文献等,梳理绵延文化脉络,讲好精彩无锡故事。

  把脉溯源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近年来,无锡考古领域成果不断:首次在濒水湖岸发现规模性良渚文化遗址,首次发现5000年前的“虎纹刻符石钺”;在梅里古镇首次发现泰伯奔吴时期的商周遗址,为吴文化起源研究找到重要考古学支撑;本月初开展的马家浜文化墓葬实验室考古直播活动,全网传播总量超过1500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做好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深入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下转第2版)

  守正创新,谱写中华文化新华章

  (上接第1版)通过科技考古、沉浸式考古,带人们走近文物、体验考古、感受历史,让文物‘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宝山说,无锡考古人将坚持积极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按照《“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太湖西部早期文明探源和太湖北部吴越文化探源。

  盛世修文,无锡文脉悠远,吴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长江文化、工商文化在这里交融激荡,对其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我市与江南大学共建合作大型文化工程项目《无锡史》的编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广泛全面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纂出高质量的《无锡史》,努力做好无锡优秀文化传承,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贡献力量。”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刘大禹说,江南大学以《无锡史》编纂为契机,于去年11月正式成立历史研究院,待时机成熟发展为历史学院(或历史文化学院或历史系),争取建成在全国具有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历史学科。

  创新发展

  努力创造时代新文化

  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的文艺创作,是时代创作者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美学精神,是新时代文艺创新创造的根基和资源。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作为一名深耕本土文化艺术48年的文艺工作者,对此感同身受,很受启发和鼓舞。”锡剧传承人、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建伟说,在无锡的文化艺术中,锡剧是最具地域文化代表性的艺术。传播地方文化艺术,让锡剧成为无锡强有力的城市文化元素,应当成为今日文化人的愿景与担当。

  “繁荣戏曲,人才是关键。艺术院团的强盛在于人才的集结,将编、导、音、美、演的才俊聚到一起。”王建伟建议,锡剧要拥抱年轻观众,腾出一定的舞台空间给艺术精湛、青春靓丽的年轻才俊,为他们脱颖而出提供平台。要做好锡剧院年轻梯队的搭建,用前瞻眼光思考锡剧未来的发展,深化艺术院团改革,强化艺术管理机制,严格业务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让剧院真正成为在术业专攻上孜孜不倦的艺术精英的集聚地。

  工商文化也是无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无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杨建新建议对无锡工商文化开展系统性、科学性理论研究。同时,找准民族工商文化与现代创新创业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传承和培育创新文化精神、创业文化意识和创业文化转化能力,以锡商精神引领产学研创新主体,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实现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如何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杨建新说,目前,无锡学院在地方文化研究阐释领域展开了初步探索,就在本月5日,无锡学院与无锡国专历史研究会共建无锡国专研究中心,为探寻“国专精神”、延绵无锡文脉增添了新的文化载体。学院还成立了无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中心,启动吴地雅韵文化研习馆项目,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韩玲、朱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