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用艺术为城市客厅点睛添彩

  小田生活艺术季、无锡首届“城市艺术季”、无锡地铁首届公共文化艺术节……近期陆续登场的几大文化活动,让不少市民直呼:无锡现在越来越潮了。这几大艺术节的显著特点是时间跨度长、创作演出阵容强,活动地点涵盖了城市乡村、室内室外。文化代表了一座城市的价值追求和面向未来的理想。无锡正在着力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就更大范围来说,城市的公共空间都可以称之为城市客厅。城市客厅何以具有示范性?不能只考虑物质功用,还要赋予其精神内涵,植入更多文化、艺术元素,让城市客厅成为展示城市个性抱负的窗口,才能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需求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城市发展已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市民在温饱之余更向往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剧院、广场、公园、地铁站等公共空间都是城市客厅,是市民社交、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为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在城市客厅的建设过程中,硬件设施的配套自然被摆在第一位,但要让这些场所真正聚人气有活力,乃至成为城市的地标,必须要在赋予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否则,就容易出现千篇一律、审美疲劳的现象。以无锡结合建设“全国最干净城市”而打造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为例,色彩靓丽的透水步道、干净舒适的休憩长椅、精巧雅致的花境等硬件设施是标配,美中不足的是文化、艺术元素嵌入不足,难免有同质化倾向。

  赋予城市客厅文化内涵的方式很多,有常设性的静态展陈,比如在大的广场、公园立一些无锡名人雕塑,让游客、市民通过“读人”来“读城”,有些小游园背依旧厂房、老街巷,在园内可以展陈一些弃用的机械设备、生活用具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公共艺术品,(下转第2版)

  用艺术为城市客厅点睛添彩

  (上接第1版)用一件件具体的物品来讲述这个地方的过往故事。无锡名人辈出,有着丰富的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遗存,在艺术品展陈上可做的文章很多。通过科技手段的植入,其实也可以让静态展陈动起来。比如,滨湖区的稻香片区老旧街坊更新项目是无锡老旧小区连片改造的“样板”,目前改造已经初见雏形,在街心公园、居民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能否用橱窗或记忆墙的形式展出稻香片区的历史照片呢,并附上二维码,让游客、当地居民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更多稻香的往昔历史,甚至可以为在此久居的原住民录制视频讲述生活变迁,让改造后的稻香多一些厚重感、人情味。

  针对暑期、春节这样的特定时间节点推出艺术展演活动,可以为城市客厅带来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人气。比如,6月底启动的无锡首届“城市艺术季”,将推出45台剧目59场演出,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喜好,市歌舞剧院、市锡剧院等本土院团带来的多场原创作品可以让市民、游客充分领略无锡地域文化之美。不定期将一些展演活动搬进园林、广场,进行沉浸式、互动式演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供游客、市民欣赏,这是拉近高雅艺术与受众距离、输出地方特色文化的一种便捷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审美品位,也会为城市客厅增添更多人气活力。(石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