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无锡——西安携手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本报记者 崔欣润 见习记者 杨雯仪

  西安,人才科研的高地。

  上周,一支由无锡出发的团队抵达西安。这一团队由市科技局、工信局,滨湖区、新吴区、锡山区,市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西电校友会以及36家企业的相关人士组成。他们跨越千里,目的为何?行程中,团队拜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签约、揭牌,将原有的产学研合作推向“更深处”,双方期待在技术、人才、资本和服务等创新资源上迎来进一步的融合,携手提升城市的创新策源能力。

  搭建大平台:从企业单边联络到集体作战

  一所高校,是一座创新资源的富矿;一次深入的产学研对接,也是城市面向未来而做的一次技术储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多个王牌专业与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深度契合,如电子封装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西安之行前,西安电子科大无锡校友会联合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等机构,瞄准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西电优势学科相关集群,广泛征集企业合作需求并梳理提炼出了17条建议,靶向对接西安电子科大微电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的教授团队。“根据前期的精准对接,目前已达成意向合作7项,为我市相关企业突破4D毫米波雷达、AI视觉检测、多传感器融合等关键技术搭建了合作平台。”市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起重要合作平台,让企业与西电的合作从‘单边行动’升级为市级层面的‘集体作战’。”市科技局局长赵建平表示。此次西安行,不仅签署了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框架协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科创实践基地也相继揭牌。这些将推动形成从科技成果发布、对接、转化到产业化全过程的高效合作机制。“促进中心将跟踪服务好本次校企意向合作项目,加快推动西安电子科大院士项目落地注册实体相关工作,并依托西安电子科大校友创新创业基地,联合学校和各板块探索共同举办校友双创大赛,将我市打造成西安电子科大校友创新创业第一站。”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我们将考虑固化这种合作机制,在市级层面打造更多平台,促进产学研更深入对接。”市科技局副局长侯海峰表示,展望未来,双方的合作路径越来越清晰,将落实市级层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围绕高校优势学科落地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共同构建产教融合、技术研发、创新孵化的产学研一体化生态模式。

  合作更深入:创新联合体造就合作新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是无锡的“老朋友”,自2006年起,双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开展了广泛合作。此次西安之行,双方就校地合作有了新想法。“要改变校企合作一个项目、一纸合同、一笔经费的传统模式,把学校与企业合作由单纯的项目委托提升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创新联合体模式。”西安交大党委常委陈腾在2023无锡-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合作大会上表态。

  西安交通大学-无锡高新区储能创新联合体于会上启动。该创新联合体由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晟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国联金投启源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将聚焦储能方向,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互相协同”的合作模式。

  以创新联合体为桥梁,将“高校所有”与“企业所需”无缝对接。“在前期的交流中发现,几家无锡企业在储能与制氢方面均有技术方面的需求,而这刚好是西安交大的强项,并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大家一拍即合,共建创新联合体。”无锡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创新联合体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各成员单位将共享市场、技术、信息和人才资源,聚焦储能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方向,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形式,解决行业共性难题,助推区域储能产业蓬勃发展。“创新联合体中还引入了金融机构,遇到好的项目,金融机构可直接参与投资,加快促进成果转化。”上述负责人说。

  瞄准未来的合作还不止这些。期间,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太湖创新中心正式启动;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无锡高新区(西安)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无锡基地先后揭牌。无锡也为西安交大未来技术学院送上了太湖奖学金与太湖创新基金。同时,西安交大学生社会实践无锡基地揭牌成立,这个夏天,西安交大优秀学子到无锡企业进行实践的事宜已提上日程。

  有组织科研: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科特色鲜明: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3C(计算机、通信、控制)等学科群协同发展。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学校建有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研究中心8个。

  通过深入交流,无锡与西北工业大学的合作方向愈加清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航空新材料、深海装备等领域,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清单,引导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以“揭榜挂帅”等形式定向组织科研项目,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要促进我市龙头企业与西工大形成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以成体系建制化模式组织科技创新活动,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发攻关任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西安期间,我市一批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与西工大进行了深入交流。派克新材料与西工大在产学研方面早有合作,在人才培养上,派克新材料还在西工大设立了专项奖学金,至今已有10年,并多年提供实习基地。“以有组织科研深化与西工大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派克新材料相关负责人期待合作前景。

  此行让无锡团队更为惊喜的是,西北工业大学正以“三项改革”牵引科技体制改革,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一系列问题,包括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解决“不敢转”难题;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解决“不想转”难题;探索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缺钱转”难题。2022年,学校将121项知识产权评估作价2.03亿元,新增20家成果转化企业。

  创新举措既让无锡有机会承接高校成果转化的红利,也带来新的启示。据悉,我市将与西工大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推动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在航空航天、光伏热场、半导体热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场景推广应用,孵化更多高成长性科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