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探索

以“探索新经验”的使命担当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王铭涛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这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要求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江苏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点、调研点和研究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关注始终是进行时。从6月份的首次阐释,到7月份赋予江苏“探索新经验”这一重大任务,为新征程上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明确了目标路径。

  ●深化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识,增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

  苏绣,是江苏的文化名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期间十分感慨:“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全面概括。

  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为中国史学的连续性提供了丰厚的内容。千年江南文脉,绵延不绝、贯通古今。我们要系统开展无锡人类文明史、城市发展史等探源工程,积极探索江南文脉传承创新模式,在文脉延续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铸就共同理想信念,熔铸成血脉里的家国情怀。从爱岗敬业到报效国家,先进楷模的优秀事迹激励人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广泛地凝心聚力,在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江南城市,既要飘散着江南丝竹乐曲,也要激荡起西方古典音乐,既要有翰墨丹青,也要有油画雕塑。大剧院、博物院、图书馆、美术馆、交响音乐厅、文化艺术中心,气质各异的文化空间理应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无锡更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文化走出去,讲好无锡故事,在国际社会扩大“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深化对“两个结合”的理解,增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说:“我慕名而来,昨天看了苏州工业园区,今天又来看了苏州的优秀传统文化。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十年江苏的发展,充分验证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要增强文化自觉,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把文化传承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着力打造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要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要论断的丰富内涵,增强思想和文化主动,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千年江南文脉的宝贵资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以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性

  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习近平总书记说:“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是对幸福指数、人际关系、精神生活等更高层次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高度丰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丰富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克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人的单向度发展的弊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向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新面貌。

  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引进高品质展览和文化演艺活动;要加强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推动创新转化,创新开展“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加快文化新地标和江南文脉“四个一百”工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期间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总书记提出的“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作为实践指引,研究落实好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的各项任务,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无锡力量。

  (作者系无锡市委讲师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