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实验室体系建设开启“加速度”

抓住关键增量,推动核心技术“从0到1”突破

  □本报记者 朱冬娅

  实验室是前沿研究、核心技术、未来产业的源头,是集聚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今年,我市推出重点实验室认定和运行管理办法,加速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近日,2023年度无锡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正式发布,32家重点实验室亮相,将在各个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引导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随着首批市级重点实验室进入建设序列,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得以加固,科技创新策源动力“引擎”发出轰鸣,更多核心关键技术有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瞄准产业所需,企业类实验室“挑大梁”

  翻看首批32家无锡市重点实验室名单,企业类实验室有18家,占到总数一半以上。锡城企业挑起了建设重点实验室的大梁,争做创新主体。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设立的多家重点实验室呈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形成了多个产业交叉的创新平台,有助于集中力量突破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无锡市锂电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同时涉及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两个产业。承建该实验室的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制造业重镇,无锡一向在高端装备领域具有产业优势。此外,近年来我市在锂电产业链集聚起远景、蜂巢、海基、力神等众多相关企业。设立该重点实验室助推锂电装备技术发展,既能促进上游的零部件、材料等供应能力及质量提升,又能联合下游电池企业共同创新设备技术、优化电池工艺,对产业链上下游都可发挥明显带动作用。实验室将成为锂电池上下游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对提升我市新能源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先导智能制定了实验室未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实验室场地,持续完善自动化技术、机器视觉、激光技术等平台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物联网、仿真测试等技术研究,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锂电装备中的应用,争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锂电装备联合创新平台。

  “近些年,无锡的实验室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基础,不少实验室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等单位,其中一些已建成省级甚至国家级实验室。但从总体上看,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与基础研究的需求还不匹配。”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相对于产业基础,在引领重大科技成果产生的物质技术基础方面,无锡比较薄弱,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还需加快,特别是企业端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长期未启动,不利于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围绕我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市重点实验室体系开始积极“布局”。首批重点实验室明确支持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无锡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鼓励实验室瞄准产业所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发挥产业共性技术供给、高端科技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

  瞄准尖端技术,自主研发锻造核心竞争力

  “我们近年来取得的100多项专利,基本都在实验室中产生,包括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的一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这些都离不开实验室研究。”无锡市工业射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刘成告诉记者,承建该实验室的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利用实验室平台,对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核心技术——微焦点射线技术进行研发。

  作为重要的工业无损检测手段,X射线检测技术可谓产品质量的“守门神”,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高端制造领域,但长期以来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日等国外厂商手中,国内技术处于空白。无锡市工业射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将协同国内上游行业研发所需材料,使所有原材料100%国产化,实现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确保设备性能从精度到稳定性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日联科技计划投入上亿元资金,继续扩充设备,提升实验室基建规模,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引进国际知名专家作为顾问,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未来日联科技还将在此平台上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产学研合作,进行各类技术研究和创新,探索射线检测技术的新应用、新方法和新理论,致力实现核心部件射线源的进口替代。

  以自主创新锤炼核心竞争力,各大重点实验室纷纷投入行动。依托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无锡市皮肤外用制剂研发重点实验室正在开发“从头到脚”的系列化产品,从治疗药物到功效性护肤品,相关产品储备已有19项,且核心技术和成果均来源于自主研发。“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仅可以优化我们现有的产品结构,还能通过解决一系列新型制剂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其他企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借鉴。”知原药业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现有实验室平台之上,知原药业已聚焦皮肤病、肾病等领域,开展近20项产品研发工作。接下来,实验室将持续针对皮肤外用药的高滞留量、高稳定性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新技术突破提升外用药品质,推动皮肤专科药物开发进步,进而助推无锡建立特色免疫药物产业化优势。

  瞄准未来前沿,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科技创新“从0到1”,必须依靠基础研究领域的源头创新,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根基”。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进行实验室体系建设。“十三五”以来,多个省、市“大手笔”推动区域实验室建设,如苏州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投资200亿元,总部规划用地500亩;深圳鹏城实验室投入135亿元,聚焦网络通信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各地还在开发实验室新体制,探索开放创新的实验室建设新路径,如浙江省之江实验室采用政府、高校、龙头企业三方共建模式;上海重点考核实验室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及创业人才培养等。

  实验室建设已然成为区域创新竞争的重要战场。相比部分国内先发城市,无锡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只有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锡布局还不够多,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仅有1家。

  “我们必须加快推动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无锡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夯实基础、增添底气。”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道出无锡构建实验室体系的深层意义。随着首批市重点实验室正式设立,全市实验室体系建设开启“加速度”,一方面立足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需求,提升原始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的后备梯队,集聚原始创新策源力量。

  “依托龙头领军企业建设市重点实验室,除了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关键还要推动形成体系化的研发制度。”市科技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无锡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和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在实验室体制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作出思考,为重点实验室设计了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咨询制等相关制度,明确了实验室主任任期、学术委员会会议频次等相应内容。市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序列也并非一成不变。据介绍,我市将对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动态考察实验室的研发条件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水平与贡献等,对评估结果优良的实验室给予经费奖励,对运行情况不达标的实验室责令整改。

  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正成为上下呼应的自觉行动。各大实验室锚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催生未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将在无锡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征途上闯出一条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