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作为“新课标”的亮点和难点,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落实?

我市教育人士共探综合育人之法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难在哪儿,该如何落实?12月15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市、区教研员以及教师代表等200余人,齐聚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共同探讨综合育人之法。

  市教科院教研员季荣臻介绍,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时代变革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抓手,已成为教育界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市教科院高度重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为此集结市、区教研员以及教师代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梁溪区较早就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并进行思考和探索。该区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分别与多所学校合作组成三个研究团队进行深入研究,积累经验。今年9月,梁溪区推行“9+1”课程安排,每两周划出1天“时空特区”集中开展跨学科学习,让一线教师在行动中加深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校长王铭波表示,学校积极回应“深度学习·思维课堂”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主张,深耕“泛·参与式”课堂,积极探索、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学校高质量运行。

  现场,崇宁路实验小学教师分别呈现了三堂精彩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钱秋琴执教的六年级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课《设计与制作包装盒》,融合了数学、艺术、劳动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她从学生感兴趣的为庆祝学校建校110周年制作伴手礼“石榴娃盲盒”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和艺术的眼光欣赏、分析包装盒并动手测量、设计、制作、美化包装盒,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此外,三年级语文教师邱佳玥执教的《我为学校代言》以及五年级英语教师王斐执教的《我的周末计划》,均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甚至迁移创新。

  据介绍,这三堂课首次使用了配套教材,旨在让学生在参与项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建构思维的能力,享受丰富有趣的校园生活。当天,《我的第一个跨学科课程》语文学科主编杨春燕带来了一场专题讲座,为学校、教师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建议。

  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施探索过程中要做到跨而有联,找准联结点,要把各学科内在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使学习内容间真正存在关联;要跨而有度,排除干扰点,教学内容难度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让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保持平衡;还需跨而有核,建立支撑点,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坚持以某一学科为核心,不能因跨学科造成本学科教育自我放松;更要跨而有评,寻找生长点,采用表现性评价客观评价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市教科院副院长钱阳辉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在他看来,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难点,同时也是关键点。他希望广大一线教师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学科、在学科中、为了学科这三大核心要义,持续提升自我,增强自身综合素养,迸发智慧,推动教学变革。(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