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早饭吃了小馄饨、粥、玉米……我现在呼吸顺畅,心情也舒畅!”4月11日上午9时,无锡市人民医院病房内,50岁的刘先生(化名)已与体内重90克的“人工心脏”度过磨合期,刚从重症医学科转入普通病房,进入康复阶段。
手术是在4月7日顺利完成的。刘先生生命体征平稳,术后5小时拔除气管插管……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比较顺利。“如果没有病号服和身上的仪器、管道,我感觉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刘先生说。
早在8年前,刘先生不幸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继而右心功能不全,一直依托药物治疗。3年前经历了一次猝死,虽然救治及时,但病情也雪上加霜。今年年初,刘先生出现下肢严重浮肿,说两句话就喘不上气,两次来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结合刘先生的心功能、活动能力、用药情况等,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研判:患者可以做人工心脏植入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生活质量。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荣晓松携专家团队通过会诊,很快制定出手术方案:植入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代替衰竭的左心室,成为向全身泵血的动力源。
荣晓松介绍,此次手术植入的人工心脏,是目前全球质量最小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风险更低、患者恢复得更快,临床效果接近心脏移植后的长期生存率。目前该人工心脏已纳入无锡职工医保报销目录,在大幅减轻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希望。
“一开始得知还有人工心脏这个选择时,我们家属是拒绝的。”植入一台机器代替心脏,刘先生的爱人感到难以置信,但当荣晓松通俗地解释人工心脏的利弊,并把成功植入案例放在她面前时,她和家人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平时情绪起伏不要太强烈,时刻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量力而行。”病房内,荣晓松一边测量着患者血压,一边叮嘱着术后管理事项。这是术后第四天,在医院心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刘先生已经逐渐恢复精神,配合着进行一步步康复治疗。“以前我是躺着都有点喘,手术后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今天的目标是下床活动。”揣着一颗持续跳动的人工心脏,刘先生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高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