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患者“打一针”然后“睡一觉”,等醒来之后手术也就结束了……麻醉科医生,看似是手术室里最“清闲”的人,实则是最“关键”的人。近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传来好消息,该科室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张继如团队凭借“围术期心脑血管风险因素及系列干预机制研究”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此团队也是江苏省麻醉学科唯一获奖团队(如图)。那么,获奖的背后有哪些我们“看不到的一面”?
从一个例子说起。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腹主动脉瘤、双侧髂内动脉瘤……这些病症,随便抽出一个来都不好治,更何况是集中在一位87岁的高龄老人身上。近日,这位老人在江大附院成功接受了纵隔肿瘤根治术。患者病情复杂,围术期麻醉风险非常高。张继如带领团队在围术期麻醉前便制定了多项针对性麻醉预案,预防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实施。
“麻醉不仅仅就是‘打一针’这么简单。”张继如告诉记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为麻醉科医生只是通过药物解除患者疼痛的医生,殊不知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室内的任务除了保证病人舒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手术前、手术期间、麻醉恢复期对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重要生命功能的变化进行监测诊断,并给予治疗,还要预防及紧急处理麻醉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以免发生并发症及严重的后遗症。所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医生不能离开病人一步,而且要对手术的每一步和下一步都了如指掌,为的就是要让患者的生命功能始终控制在正常的生理水平。
“从我们医院近年来开展的手术来看,老年患者占到了30%左右,‘麻醉关’是围术期需要攻克的第一大难题。”张继如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在老年人群中越来越普遍,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可能在术中、术后出现心脏骤停或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突发病。为老年患者围术期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一站式”解决患者多个高风险问题,对麻醉医师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需要将医学综合知识与临床技术娴熟于心并熟练应用。
为攻克这一难题,张继如团队围绕“围术期心脑血管风险因素及系列干预机制研究”项目开展了长达十几年的研究。通过术前访视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指导术前针对性治疗、制定科学麻醉方案、选择合适的麻醉技术和药物等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安全条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降低了老年人麻醉手术风险,最终取得了积极有效的研究成果。
(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