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兼具,“江南桃花源 和美新阳山”引得八方客来

“一只桃”的农文旅深融之路

  □本报记者 裘培兴

  浓荫匝地、一路花开的桃源中路不到1公里长,却是一条已发展了近20年的“黄金大道”。最近,阳山人郁薇在路边新开了当地第二家判断题咖啡店。“这里是葫芦谷街区的核心点位,沿途逐年建起的酒店、民宿等,每年给村里带来数十万元的收益。”阳山村党总支书记姚剑说,路旁新建成的桃文化创客中心,是阳山文创古街的核心文化载体。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兼具,阳山镇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高地。从挖掘“一只桃”的人文内涵起步,到打造“一片桃源”的农文旅深融发展,17.5平方公里的省级无锡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形成“江南桃花源 和美新阳山”独特品牌。近日,记者走进阳山,探访“亿年火山、万亩桃林、千年古刹、百年书院”间的人文经济澎湃新活力。

  花果为基

  “一只桃”延伸经济深度

  张敏南24年前在阳山开出首个农家乐桃缘山庄,从100多平方米的小店起步,如今成长为占地百亩、1500个餐位、30间民宿的龙头企业。“跟着阳山的桃文化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去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张敏南说,山庄里30亩桃林,也给他每年带来50多万元的卖桃收入。

  阳山覆盖着2.5万亩桃林。2023年,阳山水蜜桃产值达9亿元,亩均收益位居全国水蜜桃主产区榜首。桃源村是度假区内的水蜜桃种植核心区,村党总支副书记朱小伟说,自从27年前阳山镇开始举办阳山桃花节以来,游客多起来,逐渐带动农家乐、民宿的发展。如今的桃源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000多名村民中,有一半以上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乡宿经济圈”基本形成,2023年为村集体增收120万元。不久前,桃源村建设的山南头文化艺术村开村迎客,民宿、展览馆、咖啡店等相继营业,乡村旅游有了“升级版”。

  赏花品桃,成为阳山发展依托的主题平台,而挖掘“一只桃”的人文底蕴,则推动经济发展向深度延伸。阳山河“蓝飘带”步道融入“八景”文化典故,狮子山—长腰山森林步道成为休闲好去处。山水间的歌、舞、器乐演绎,游步道的小火车游线,夜间充满烟火气的各类活动……度假区内好看好玩的内容越来越多。“奔跑,在蜜桃小镇”阳山半程马拉松、“春时花海”全国特色旅游资源梳理展示活动、四季村晚之阳山春韵活动更是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人文加持下,阳山在热闹中彰显魅力。

  “‘一只桃’嫁接人文历史,提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自带流量的人文植入,让‘唱花’也成为阳山赏花经济的新项目。”最近,进驻山南头的音乐人杨红创作了一首《总有一朵桃花为你盛开》的歌曲,在网上点击量已超过百万。

  人文互动

  “一棵树”带动转型规划

  传承利用好桃文化“基因”,是转型农文旅产业的主要方向。残疾人吴健是桃木工艺从业者,去年9月起开始做网络直播,把桃产品和桃文化传播得更远。(下转第2版)

  “一只桃”的农文旅深融之路

  (上接第1版)在阳山桃文化创客中心,负责人曹明玉正把一批“桃之韵”如意等产品打包。“这批产品将发往日本。”曹明玉说,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桃产品远销海外,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0%,“而阳山的糕团在上百年的时光沉淀中,已成为著名的乡村民俗品牌。”

  阳山历史环境要素丰富,拥有多处古塔、古井、驳岸、古树名木等,还有阳山火山地质公园、桃文化广场、锡西地区革命烈士陵园、田园东方等区域文旅节点。“桃文化创客中心是展示阳山800年种桃史的博物馆,也是桃文化产品的‘研发所’。”姚剑说,这个建筑与村里长腰山间的省文保单位安阳书院旧址相呼应,而山间还保存有800年前的古桃园。地处度假区核心区域的阳山村,近年来通过对大阳山实施显山透绿工程,拆除山脚下的老旧厂房,“转型绿色产业,‘拆’出了农文旅发展的未来。”

  合肥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杨冉,到阳山来一眼就看上了山南头山水相依的风貌。她的仙木里咖啡店去年初开业,还开发了许多与水蜜桃相关的饮品。仙木里咖啡店的后面不远处,新开放的众象美术馆吸引了前来调研的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专家,馆主支付了每年数十万元的租金,把高雅艺术从城里搬来乡村。“产业引领下的度假区建设与乡村振兴带动的全民富裕同步。”专家认为,阳山借人文之力打造的样本,正是百姓追求的幸福模样。

  “一棵桃树”正引领阳山的转型新规划。“逐步推进的蓝图上,中部是居住区,东部是度假区,西部是工业区。”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阳山居民出门,绿色产业与休闲度假两者兼得,美好愿景一步即达。

  新质融入

  “一片桃源”的美丽布局

  近日夜晚,200架无人机闪耀升空,在阳山开启长三角无人机竞速公开赛,无锡首家无人机竞技俱乐部同时落户。“摆脱传统制造业的束缚,奔跑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赛道,阳山展开了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行动。”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在渔池上、刘备巷等重点地块,已有360亩土地正在建设和引入相关项目。

  白的、粉的、紫的,近千株紫藤陆续绽放。前不久,阳山紫藤园建成开放。经过中外植物专家多年的精心培育,这里已建成国内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紫藤“基因库”。

  阳山发力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正在全力打造以水蜜桃、“太湖三白”和紫藤种质资源为核心的3个农业种业“芯片”,在农文旅融合中着力建设阳山“农业硅谷”品牌。在住基村,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的“太湖三白”种质资源中心正在建设中,数十个小池塘里,鱼苗畅游其中。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志健搞渔业多年,从养鱼“转型”科普、试验、休闲等渔文旅融合产业,他对未来产业充满期待。

  以文化产业助力经济发展,阳山桃花节、桃花马等重大节庆活动引客商纷至沓来,27年来累计引进投资近300亿元。“低空经济、航空航天、航海动力等新质生产力项目逐步落地,阳山的未来产业集群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

  “度假区将依托优质山水与人文资源,打造更美风景,以科技文创、光影夜游、康养体验、低空飞行、数字孪生等消费新场景,串起‘科、产、城、人、文’融合产业链。”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阳山镇党委书记许彤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