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决胜2024中考,这些“冲刺锦囊”请收好

  物理

  关注变化 重视模拟

  □牟长华

  2022年发布了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初中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2022年以来,试题的命制过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关注变化,针对练习

  2022版课标内容中对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做了明确要求,在2023年的中考试卷中对提水工具“桔槔”、注射器活塞进行受力分析时加以体现。在对电功率的要求上有所降低,由之前的理解变为了解,同时把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必做实验替换为测量电阻。试题的命制倡导物理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2023年的试题中出现了以螺纹透镜、平面镜、纸盒为材料设计投影仪的实践性考题。物理复习要关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关注我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要留意新材料、新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信息。根据图片所给信息,运用比例尺来解决物理问题,考查学生综合素养也是热点。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关注这些变化,并针对性练习。

  ◆重视模拟,查漏补缺

  考生要用模拟考试来熟悉中考的氛围和分配好答题时间,模拟考试结束后,在关注成绩的同时,一定要归纳总结错题目,并对其按力、热、声、光、电板块进行归类,找出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辨析相似的题目可以很好地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这样就会发现自己薄弱的板块,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进行强化巩固。

  ◆答题有序,科学规范

  中考卷的编排一般先易后难,所以应尽量按题号顺序答题,对整张试卷的难题位置心中有数,一般选择题中的11题、12题,填空题中的24题,每一个实验探究中的最后两空,30题的最后两问都是较难的题目,不要在一道题上浪费太多时间,把能拿的分先拿到,剩下的时间再去思考难题。

  “创设情境—构建模型—评价思维”是中考题基本的设计路径。重视题目情境审阅,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画草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物理模型,把物理问题从情境中剥离出来,帮助考生分析问题。

  作图题要科学规范,线条清晰可辨,虚实、长短准确。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数据、单位代入和准确结果。实验探究题中结论性问题要科学、准确,并要控制变量。对于拿不准的选择题和选填题一定不能留空,只有填上去才有机会拿到分。

  (作者系无锡市新城中学物理教师)

  化学

  重视基础知识,加强学科理解

  □盛 洁

  中考是依据课程标准、技能训练、教材、教学重点考查学生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实践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发展情况,将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考查融为一体,如何做到科学备考是关键。

  ◆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式、化合价、化学反应和溶解度等。主干知识包括物质组成与分类、物质性质与变化、物质用途与制备、化学方程式书写、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化学计算等。

  规范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规范,化学方程式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注明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

  夯实基础知识。常见元素化合价、常见沉淀、金属活动性、溶解时的吸放热、常见指示剂、常见化肥及其作用、营养素、材料、常见离子的鉴定等。

  辨析基本概念。理清教材出现的46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包含还是交叉。

  梳理物质关系。将教材中学过的物质通过转化结构化,形成一张思维导图。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进行推理。

  ◆重视实验,强化探究

  实验主要考查的是基础实验和教材实验,有一定的拓展和创新。侧重于主题设计与实验探究,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多方面设问,重点考查实验过程分析、实验反思和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主要复习课内52个实验、22个科学探究、11个课外实验、8个学生实验活动和4个考查实验。在备考试题时关注实验的目的,围绕实验目的展开探究,运用对比的方法和证据的意识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重视应用,提升素养

  中考选取的情境素材涉及生活生产、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等方面。需要考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前沿,感悟化学学科的价值。比如,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化学途径、氢能的制取、零碳甲醇等。

  在备考时要学会用化学的观念解决问题。要对文字、符号信息、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科技阅读解题时要有证据意识,无证据不答题。工艺流程围绕产品展开推理,为什么加物质?如何加物质?加什么物质?都是为产品服务,形成一个思维模型。

  (作者系无锡市东林中学化学学科组组长)

  历史

  有效规划 研练补漏

  □俞静红

  2024年中考即将到来,冲刺阶段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高效复习。

  ◆明晰课标要求,回归教材要点

  教材是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课标是中考命题与复习的重要标尺。冲刺阶段,考生们不仅要知道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还要能熟练地诵读、复述课标内容指向的教材主干知识点,确保复习内容与考试要求相符。

  回归教材,不是要完全再现教材的碎片化知识,而是要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指导,建构起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结构化的历史脉络。可以编制大事年表,从时空观念视角辨析中外重大史事的时空序列或逻辑关联;也可以结合教材的章节目录,以单元复习的形式有序推进;还可以理清历史的主要分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简要梳理阶段特征。

  回归教材,不仅要关注教材中的文字表述,如引言与正文以及“相关史事”“问题思考”“知识拓展”等栏目;还要重视教材中的图表内容,尤其是地图与实物图。历史学科命题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通过地图来记忆地理位置及其相关史事以加深对历史空间素养的理解,或者通过阅读、思考历史图表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释历史史料的能力。

  ◆研练中考真题,落实应试规范

  考试真题具有权威性和预测性,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试题。因此,在冲刺阶段适量的真题研练是必须的。

  冲刺阶段的真题研练,要关注三点:教师有规划地筛选、编制真题,保证复习内容的覆盖性与复习进度的合理性;考生按要求进行限时训练,培养答题速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做好对所学内容的查漏补缺;在教师指导或同伴互助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错题归因,整理错题笔记,汇编易错易混知识点。

  冲刺阶段的真题研练,是考生积累实战经验的有效途径。考生要在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做好应试技巧的总结。应试技巧要特别重视两方面:突出审题训练,圈画题干与选项的关键字词,辨析核心概念,全面深刻地理解材料主旨,明了设问条件或作答内容;强化规范作答,书写工整清晰,专业术语使用正确,杜绝错别字。

  每个考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都各有特点,冲刺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与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践行。相信过程臻于完美,定可不负韶华!

  (作者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历史学科教研组组长)

  道德与法治

  关注时政热点,掌握答题技巧

  □刘 洋

  中考已经吹响了冲刺的号角,如何把握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高效复习,精准提分,老师为大家送上提分锦囊。

  ◆夯实基础,构建大单元体系

  考试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就谈不上运用。剩下的这段时间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以中考能力训练的14个专题为大单元,抓住核心概念,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对涉及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比较归纳,提升对核心大概念、大单元的结构化理解。

  ◆关注时政热点,提高政治敏感度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试题一直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每年的中考试题都以时事新闻为背景创设情境,体现出时代性、灵活性、新颖性,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强烈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因此考生在复习中也要把书本知识与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关注国内外大事、无锡本地新闻等,并有效链接教材核心知识点加以分析。

  ◆掌握答题方法,要点表述专业化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每种题型都有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要注意审题,圈画题目和选择项的关键词,除了常见的排除法,也要有证据意识,注意审题,选择有依据,排除找陷阱,熟记关键词关键句是前提,理解读懂材料是关键。

  非选择题注意组织答案要观点明确、表述科学专业,答案要点化,要点术语化,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联系材料匹配自己已经熟记的关键知识点,题目中的信息要用足,重要知识点或者突出观点要写在最前面。同时也要关注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在最后的冲刺复习中有意识提高自己筛选、归纳、联系的能力。

  (作者系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课程教学处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