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教育周刊

跨学科主题学习该怎么跨?

各方专家齐聚梁溪 共探教书育人新样态

  5月11日,全国教育界专家会聚无锡市梁溪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以及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还有来自重庆、常州以及无锡的500多名教师齐聚一堂,就“跨学科学习:教书育人新样态的实践与探索”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现场精彩展示,专家引领

  “有的同学把它想象成了热门旅游岛屿——厦门的鼓浪屿。接下来要打造我们的地图了……”无锡市滨河实验小学的丁慧琦老师执教五年级《新景演绎》展示课,她融合美术、影视与科技知识,为众人呈现了一堂颠覆以往认知的美术课。她带领学生通过“云展馆”细细品味《千里江山图》的精妙,指引学生用平板电脑创作基础动画并在“云展馆”中展出作品。“这堂课展现了美术课在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新探索,通过科技帮助部分学生解决手绘技术薄弱的问题,展示他们的创意想法,也为教育同行们提供新的教育思路。”丁慧琦说。

  当天,丁慧琦与无锡市梁溪区古运河实验小学的马燕妮、无锡市东林中学的王伟彬、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的李毅、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刘文晶以及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的许莹分别带来6堂精彩的观摩课。这6堂课通过创设与学习任务高相关的真实性学习场景,指向问题的解决,驱动学生深度学习、学科整合,进而实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生动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范式。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教授带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政策意义与实施策略》主题报告,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板块、操作策略、单元设计思路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对基层学校的实践探索具有很强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他说:“从政策的角度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育人价值,总体来说是基于一个学科引入相应其他学科,整合涉及两个及以上学科的核心知识,分析、解释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庆市巴蜀小学党委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师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宏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分享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赋能课堂教学变革的巴蜀经验。

  顾明远以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义,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拼盘,要有整体观念,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他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教书育人的新样态,核心在于对人、对事物、对世界整体的理解。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度认识,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对事物整体认识。教师对学科要有整体的构思,要考虑每一节课在整体学科的地位和作用,落实新课标“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任务。新时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课程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梁溪教育助力师生成长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国家课程方案的亮点和实施难点,梁溪教育起步早、措施实,得到了顾明远的肯定。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梁溪区课程改革研究所所长魏星说:“梁溪区主要通过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关键突破、一校一策;全区整体推进,破解瓶颈‘三步走’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2年以来,梁溪区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纳入区域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和“1+3+X”教学高质量发展实施行动,以“新型学习任务单”为载体,强化学科实践,推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梁溪区还制定、实施“9+1”课程安排,即全区中小学每2周拿出两个半天集中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有效推动常态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日常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有力保障。去年以来,全区分2批共设立20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验学校,通过高校支持、主动实践有力开展先行先试。在此基础上,全区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全域、全员、全学段、全学科的区域跨学科主题学习良性发展。

  东林中学是首批跨学科主题学习实验学校。近一年来,该校形成了七年级每周五半天集中实施式跨学科主题学习,八九年级在学科教学中适时融入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该校副校长徐一鸣介绍,学校既坚守学科立场又加强跨学科思维,通过学科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真实问题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我们力争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架构起真实世界、知识世界和科学家思维的桥梁,注重知识的关联、学科思维的灵活调用和方法的融合等,更好地培养学生素养。”

  现场,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等12所学校被授予梁溪区跨学科主题学习第二批实验学校。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副校长王勇燕介绍,学校秉持“不为跨而跨,要为学而跨”的基本原则,通过开发、实施课程,以“1+X”的方式推进这项工作。她解释:“1是核心学科,X是关联学科,我们在探索中把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小初衔接课程进行整合,目前正在尝试开发衔接课程,比如六七年级衔接课《米码头文化的变迁》等,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

  梁溪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梁溪区将围绕“跨什么”“谁来跨”“怎么跨”等问题深入进行探索和实践。全区教育系统将在“主题化” “任务化”和“表现化”上下功夫,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桥梁,进而带动项目化学习、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生动、更智慧的学习场域,在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