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走进芜申运河旁的宜兴港,岸边排队等待的船只、簇新的龙门吊、来回穿梭的叉车,一片忙碌的景象。一早,灵谷化工便将货物运到了码头,准备发货。如今,企业近70%的货物都在宜兴港出发,运往全国各地。“增长势头猛进,今年1至5月,宜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8.83%。”宜兴港总经理陈俊透露。
而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增长是在高基数下的再突破。去年,宜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4.3%,提前两年完成无锡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成为了无锡布局多式联运、多港联动,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示范城市的靓丽一笔。宜兴水网密布,境内有芜申运河、锡溧漕河等干线航道以及其他等外级航道,通航里程近600公里。成立于2007年的宜兴港是省内首个二类水路口岸,但相较周边地区,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上,宜兴港都不算“拔尖”。“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一路攀升的背后,更是质的飞跃。
打破发展瓶颈,在提质建设中,码头快速“转”起来。去年,宜兴港快速启动码头二期工程建设,码头岸线延伸扩展至265米,新增2个千吨级集装箱泊位,港口年设计吞吐量将由以往的2.5万个国际标准集装箱,升级至7.5万个,极大促进与上海、宁波、太仓等国际大港间的互联互通。
乘风破浪,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宜兴港近三年的发展很贴切。上月底,宜兴港迎来里程碑式跨越,长三角101号120T集装箱船试航到港。试航成功后,无需中转,宜兴可直达上海洋山港,时效由中转的9至10天降至2天内,运输成本比公路运输每标箱节省约1000元,既大大提升了港口集疏运能力,又为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
随着硬件、软件的多重提升,宜兴港主动“走出去”,敲开企业门,送上暖心服务。通过传统线下“敲门”走访和创新线上“弹窗”助企相结合的方式,宜兴港实地了解企业集疏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企业需求,落实“一企一策”。截至目前,“敲门行动”累计对接企业100余家,服务往返企业超千次。去年,通过上门服务,宜兴港为灵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一套运输方案。“通过‘公改水’后企业节省物流成本近30%。”灵谷化工相关负责人透露。
“充分发挥宜兴内河水运优势做大港口运输,不仅将助力现代化物流枢纽示范城市的建设,也将助力节能降碳,更好凸显水韵无锡特色。”陈俊说。未来,宜兴将“打造有无锡特色的内河集装箱示范港”,与长三角各大港口联动,依托长三角这个最发达、最具有活力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宜兴及周边地区的支柱产业提供完善的交通服务。(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