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无锡中小学主动“拥抱”人工智能

我市召开中小学工程教育现场推进会

  走进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航天创新体验中心,一场“航天之旅”即刻展开。该中心空间设计模拟了载人航天全流程,包含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对地观测和北斗导航四大板块,师生可以模拟发射火箭、操作探月工程车等场景,航天梦的生长有了肥沃土壤。有关工程教育的实践,更多无锡案例正在形成。

  作为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先行者”,无锡从课程改革、环境建设、师资培养、制度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探索,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前不久,无锡市中小学工程教育现场推进会(第六场次)暨工程教育“十百千”师资培训在梅村高中举行,此次推进会主题为“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一次推进会直观展现了无锡市工程教育的成果以及广大教师对工程教育的高追求。

  今年6月至9月,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了2024年无锡市“人工智能进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此次推进会现场为23位一等奖获得者和31位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推进“人工智能进课堂”研究少不了专业力量的支持。推进会上,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陈琳和无锡市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晓红共同为“江南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基地成立后将围绕应用场景、课程建设、AI英才、师资培养、科技辅导员5个方面,充分发挥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成果赋能我市中小学教育。

  当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知名研究员黄大庆和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方伟到场,开展专题讲座。黄大庆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展示我国在航空航天科技、卫星导航技术、材料科学创新、数字服务转型、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前沿领域的成就。他期待更多青年勇攀科技高峰,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当下,科技的迅猛发展正推动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个性化教育与学习正逐步从理想走向现实。中小学该以何种方式“拥抱”人工智能?方伟为在场教师指明了方向。他认为,中小学是孕育未来创新人才的摇篮,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算法创新思维以及工程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和城市双向赋能

  自去年《无锡市关于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全市中小学以培育“未来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为引领,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探索。把人工智能作为推进工程教育的“龙头”则是无锡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双向赋能。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为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充分赋能,教育教学方式得以创新,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教育公平和质量得到双重提升。“依托无锡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以及科技成果,我们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和科技创新领域人才的重要途径,为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注入不竭的动力。”

  多年来,我市始终将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今年3月,市教育局印发《无锡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创新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开设丰富多样的人工智能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各地各校还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和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平台。目前,无锡还通过组织“人工智能进课堂”评优课、开展“未来课堂”系列竞赛、遴选无锡市人工智能教育重点学校等多条路径,让人工智能真正走进课堂。“希望通过此次推进会进一步理清无锡市推进人工智能进课堂的两条重要路径:学习人工智能和用人工智能学。”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晓军说。

  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应用场景有限……无锡人工智能教育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提出,各校要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人工智能教育顺利推进;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发富有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资源,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创新;要通过精准实训、多元研讨等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人工智能教育水平,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此外,各地要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领域,通过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以课程为基,空间为翼,无锡将全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和科技创新人才。”(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