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深耕航空领域设备制造,仅“1岁”的承峻泽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出国产化替代新品

“起跑”即加速,奋进产业创新之路

  近日,都鹏被请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去“开方”,该企业在开发新品时需要匹配相关设备,但进口的定制产品成本高,当了解到都鹏创办的江苏承峻泽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出国产化替代新品,就想办法联系到都鹏,请他到现场研究方案。“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学成后,以技术型营销人员身份闯荡国际市场时,发现回国投身新质生产力项目更有良好发展前景。”都鹏毅然选择航空领域设备制造国产化替代的新赛道,由江南大学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引荐,去年8月他将新企业落地惠山区堰桥街道。

  年轻团队快速“起跑”。在承峻泽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操作机器、核对参数。一台占地500平方米、几对机械臂正在灵活转动的“大家伙”,是公司研发出来的全自动精密铸造用制壳线,“这一国内首台套自动化机器,已全部实现国产化替代,并进行订单化生产。”公司技术团队相关负责人说,承峻泽公司目前有一支50人的产研一体运营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其中大部分是企业一年前落地后在当地招聘的技术人才。

  在堰桥智能制造产业园31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内,都鹏带领团队攻坚航空领域设备国产化研发制造,承接了国家重点专项的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精密铸造及热表处理装备项目。“发动机叶片在不同应用场景的测试,是一个国际性难题。”都鹏说到一个技术攻关“细节”,航空航天机体可能经过沙砾、海水等,发动机在内腔1700摄氏度的燃气高温中遇到这些环境,对材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摆脱传统的用炉子烧的‘土办法’,团队决心首攻多因素耦合的高温高速耐久试验器研发项目。”(下转第2版)

  “起跑”即加速,奋进产业创新之路

  (上接第1版)都鹏说,短短半年多时间,项目成功投产,“在燃气最大速度达到0.8马赫的条件下,发动机中最小的叶片也完好无损。”随后企业定制化生产出3台试验器,其中包含着19项实用专利,“系统控制精度达±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性价比优于进口设备。”都鹏说,1年来,企业已经实现包括全自动精密铸造用制壳线、高温高速试验器等五大主要产品的关键性技术突破及国产化替代。

  产学研深度融合,双向奔赴培育新质生产力。“早已落户惠山的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叶林和江南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刘禹等专家,从先进复合新材料和机械等方面,给予企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都鹏说,作为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生产和检测装备的科技型企业,承峻泽公司的发展路径深融产学研一体化。“与江南大学共建实验室,机械专业的学生与企业互动频繁。”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发现自身研发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在不断协作的过程中,产学研双方共同担负起人才培育的责任,“学校定向输送人才,在提升人才实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发展水平。”

  国产化替代加速,企业迎来“窗口期”。在国外多年,都鹏回到国内,发现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创新发展的动力澎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企业有提前解决技术问题的思维。”都鹏认为。落地无锡后,堰桥街道跟进服务,2023年8月开始厂房装修,10月设备陆续进厂,11月团队入驻投产运行,随即大客户到访,抓紧投入订单生产,2023年底已实现销售破千万元,而2024年订单排产已满。“企业建设的每个推进节点到位,充分显示地方‘无难事、悉心办’的效率。”都鹏说。

  短短1年间,企业先后入选惠山区“惠·鹏飞”英才计划并参与航空发动机装备制造国家级项目,还获得无锡市锡创投种子基金投资。“无锡大力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上下游企业强链壮链,承峻泽公司将进一步融入其中,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奋力奔跑。”都鹏说。(裘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