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弘扬传统文化 浸润美好童年

  □周静芳、陈晓蓉

  无锡市前洲邓巷幼儿园积极探索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邓巷幼儿园立足儿童视角,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特色课程、民间游戏等,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体验中增长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顺应儿童兴趣

  建构传统节日特色课程

  邓巷幼儿园秉持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发现者、体验者、探索者和传承者,将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与幼儿一日生活结合起来,让幼儿有兴趣参与、有经验支持、有能力准备。在建构传统文化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仔细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准确把握有益的教育资源,找到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作为课程的起点。同时老师们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努力站在幼儿的角度发现和理解其愿望、爱好、感受,与之共情。创设满足幼儿不同阶段学习与发展需要的课程,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例如小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情绪起伏大,邓巷幼儿园老师以幼儿直观感受为主,多利用隐性课程为幼儿营造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对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知,重在萌发兴趣,支持幼儿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传统之美。中班幼儿动作能力发展明显、感官能力增强、有意注意和想象水平提高,邓巷幼儿园的老师便为幼儿提供运用感官探索和了解新鲜事的机会,追随幼儿的脚步和“为什么”的兴趣点,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中给予幼儿拓展延伸的平台。大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增强,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并且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达成目标。因此,在传统文化课程中,邓巷幼儿园的老师们鼓励幼儿进行主动探索,在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中,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化并表达、呈现。

  聚焦儿童视角

  深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只有基于儿童视角帮助幼儿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为此,邓巷幼儿园的老师在深入探索课程实施中,试图找到儿童视角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路径,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老师们首先通过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兴趣的传统文化主题资源,萌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好奇,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愿望,在兴趣驱使下主动探索与学习。

  例如随着近几年社会上汉服的盛行,幼儿对汉服也非常感兴趣。追随这一热点,邓巷幼儿园开展了“国学汉服”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幼儿自主、亲子调查与师幼集体研讨,老师们将汉服的起源、典故、制作、代表意义、服饰特色等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从“儿童本位”和“整合发展”的视角出发,让幼儿深入了解汉服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内涵,感受汉服的文化魅力、艺术魅力。

  立足多维互动

  探寻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邓巷幼儿园尊重幼儿个性、学习风格、表达方式的多元差异,关注幼儿个性发展,支持幼儿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表达方式,促进幼儿多元发展。我们开展多维度的互动,以案例、学习故事等观察叙事方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兴趣点及游戏问题进行观察评估,解读游戏行为背后所蕴藏的发展意义。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教师需要支持不同学习特点、兴趣倾向的幼儿,形成属于幼儿自己的传统文化探究与学习脉络,鼓励、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经验与认知去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老师们引导幼儿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从而让民族自豪感深深地扎根于幼儿内心,让幼儿自发地融入、内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主题游戏中焕发出成长力量。

  例如在组织“国学汉服”系列主题活动中,幼儿从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五大领域走近汉服。邓巷幼儿园以各类游戏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着汉服、击花鼓、剪彩纸、做香包、点朱砂、猜灯谜……孩子们与老师、家长共同创设充满浓浓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环境,讨论并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场景,体验扎染、开笔礼等各类传统活动的“文化古韵”和仪式感。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欣赏汉服的锦绣之美,体验传统礼节的仪式之美,品味生活的意象之美,感受游戏的意趣之美。将传统文化资源整合为幼儿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并转化为幼儿经验,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链接课程资源,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在传统节日与幼儿一日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实践过程中,邓巷幼儿园将继续积极探索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就课程组织进行多种尝试,基于幼儿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调整时间、方式、环节、材料、活动内容等,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