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冬娅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300家,未来产业规模迈上千亿元台阶……2024年,无锡加速拥抱新质生产力,坚定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之树”枝繁叶茂的背后,离不开科创沃土的滋养。向“新”,向“智”,向“未来”!这是响彻无锡各地的科创新声。本期《科创周刊》继续“连线”板块,听惠山、滨湖、新吴、经开科技系统负责人分享各地最新实践,畅谈新一年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想法。
惠山
力促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
无锡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落地建设,率先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达成成果产业化合作;“长三角Chiplet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入选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技术产出突破成势;先进涡轮动力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无锡涡轮动力技术工程化基地等创新平台接连揭牌……过去一年,一幕幕“双向奔赴”的科产融合场景在惠山区上演。惠山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实验室等形式,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牵手大院大所,争做协同创新‘践行者’!”惠山区科技局局长周天一对新一年科研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充满期待。据介绍,今年,惠山区将持续推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高水平推进洗砚湖生态科技城、长安创新未来城建设,全年新增科创载体100万平方米。发挥好科技部门“组织者”作用和高校“源动力”作用,以“政府+企业+高校”的合作模式,深化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校地全面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平台。
同时,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推进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无锡)分中心建设,无锡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分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发展,推动天津大学无锡研究院、应用光谱研究所、先进涡轮所等院所新建项目,并以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对接导入南邮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
滨湖
赋能未来产业,做强“最大增量”
“光子芯片:突破封锁,开动新引擎,换道超车与强者比肩!太湖之畔,中国智造跑出加速度,一束芯光,穿云破雾,照亮远方。”1月20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的“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盛典”上,位于滨湖区的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成功入选现场发布的“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案例”,全国仅10例。
近年来,滨湖区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作为滨湖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竞速新赛道的“头号工程”,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用两年多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从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主体封顶,到首批设备入场,再到去年9月底,研究院大楼落成启用,国内首个高端光子芯片中试线也投入使用。其间,滨湖区稳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及高端设备引进、载体建设、基金设立等各项工作,推动量子科技未来产业从“金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除了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也是滨湖区正在积极培育的未来产业。目前滨湖区已经集聚了脉得智能、途深智合、工源三仟等一批优质企业。随着光子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滨湖区这些未来产业之间将会产生更多协同与融合。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实施未来产业‘赋能’计划,形成科技创新推动力。”滨湖区科技局局长李晓敏告诉记者,接下来,滨湖区将优化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高性能医疗装备全球产业园、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等载体建设。瞄准地标性产业要求,建设核心技术和产业形态集中的“光子芯谷”,打造新一代量子科技标杆平台,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新吴
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创新,这是刻在新吴区骨子里的基因。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近年来,无锡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连年攀升,从第33位升至第17位,其中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已进入全国前10。2024年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8.3%,位列全市第一。
“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这一战略定位,我们将一体推进实施优势产业集群提档、重大创新平台提质、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等工作。”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科技局局长万江表示,新一年,新吴区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联合成果转化模式、鼓励长期资本投早投小等一系列新举措,构建支持创新的“新型全区体制”,打通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市场应用、资源保障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主抓手,新吴区“加码”推进科技创新。一方面打造创新主体高地,力争今年全年新招引科技企业30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另一方面打造创新平台高地,深化与知名高校合作,更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此外,还要打造创新生态高地,完善“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和“链主企业+生态圈”联动发展模式,支持构建“一国企、一园区、一特色”的“拉链建园”格局。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新一年,新吴区将持续促进科产深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6+2+X”现代产业集群。
经开
为高质量发展集聚“硬核”力量
去年底,坤鼎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暨智芯驱动未来园签约仪式在无锡经开区举行。这个投资30亿元的项目,在2024年的年尾,为经开区产业科技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坤鼎智芯驱动未来园,集聚了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人形机器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智”创新元素。园区“1+12”式的招引,便是培育“创新之树”最好的案例之一。作为链主企业的坤鼎与经开区一起,政企合作招引了首批12个优质产业项目签约入园,落地经开区。
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是经开区科技创新的“硬核”力量。经开区以芯片为底座,前瞻布局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引入优必选工业具身机器人、微纳星空华东卫星总部、车联天下、文远知行、研微半导体等一批头部链主企业成功落户。2024年,经开区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50家,同比增长46%;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21家,同比增长16%;无锡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累计培育入库260家,同比增长28%。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在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引领区新征程上,为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硬核’科技力量。”无锡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沈春晓说。无锡经开区将加大创新企业培育力度,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大力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企业集群培育,夯实发展根基。健全“雏鹰”企业培育机制,持续开展“瞪羚”“准独角兽”企业遴选与培育工作,推动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者等创新创业者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落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