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强
妻爱食毛豆,尤爱那名叫“牛踏扁豆”的毛豆米。
自从有了个无锡乡下的婆家后,每到金秋十月,妻跑乡下比原先勤多了。原因之一,就是去解那牛踏扁豆的馋。
从小生活在无锡乡下的我,知道有早毛豆、晚毛豆,有黄毛豆、白毛豆,具体啥品种,不知,只是很喜欢吃。
记得有年国庆放假回到乡下老家。次日一大早,娘在房门外说:“阿强,你爸去镇上买菜了,我去田里摘点蔬菜回来。早饭备好了在锅里,稍后你们起来自己吃。我很快就回来。”还没等我回应,娘的脚步声已经出了屋子。
半个时辰不到,娘就从地里回来了,一手拎着装满了各色蔬菜的篮子,另一手拖着一梱毛豆萁。裤管已被露水打湿,还沾了许多泥,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
每当我们回到乡下,娘总是这样忙。譬如,我们春节带着女儿回去,娘的重要日程之一,便是带着孙女去野外挑荠菜。因此,女儿辨识荠菜的能力超强,虽然她是从小在城里长大的。
妻赶紧起身,跑到院子里,从娘手里接下那一梱毛豆萁,稍作整理,准备剥毛豆米。“别动那毛豆萁,里面有刺毛虫,我已经被刺到了。”娘丢下篮子,赶紧从妻的手里抢下毛豆萁,找出了藏在叶子底下的毛毛虫,指给妻看。
“我把豆荚摘下来,你再剥毛豆米哈,这样就没有毛毛虫了。”娘对着正给她涂抹清凉油的妻说。
于是,娘摘豆荚,妻剥毛豆米。后来,爱学样的女儿也嚷着要剥毛豆米。
忽然,妻说道:“妈,这毛豆荚好像还没长实,看上去有点瘪。”娘愣了愣,随后笑了:“哈哈,这是牛踏扁豆,它就长这个样子。传说这个品种的毛豆,因为是被牛踩踏过的,所以长起来是扁的。虽扁,但豆米粒大、特嫩,味道也不一般。今天我专门挑了这个品种的,看看烧出来味道咋样。”
“乡下常常是毛豆炒丝瓜、毛豆炒韭菜、毛豆炒青菜,还有毛豆炒鸡蛋,最简单的是清煮毛豆荚。你想怎么烧?”娘问道。“毛豆米可以与荤菜搭配呀,在我们南京常做的是毛豆米烧仔鸡、毛豆米烧鱼、毛豆炒三丁等。”妻答道。“好,今天就按你的想法做。一会儿你来烧菜,我来烧火。”娘做了决定,这也成为婆媳俩以后不成文的分工规章。
那时的农村家家烧大灶。烧大灶,热,冬天不错,可采暖,夏天甚苦,热难耐。
当时婆媳俩的对话是由我“翻译”的,没用多久,妻就能听懂乡下的话了,特别是娘说的地道土话,只是至今没学会讲乡下的话。
那天,妻吃了许多,说今天牛踏扁豆加菜籽油特别香,特好吃,甚至还说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毛豆米。当然,全家(特别是娘)夸妻烧得一手好菜,还说我有福气。
那年年底又回乡下老家。临回南京前,娘从房间里拿出几个装满了豆子的塑料瓶,都是大号2升装的雪碧瓶和可乐瓶,装的有赤豆,有黄豆。娘从中取出一瓶,说:“你们看,这是我专门留的牛踏扁豆种子。明年让你爸专门种一垄,保证你们回来够吃。其他的你们带回南京用。”牛踏扁豆是小众毛豆品种,也是地方特有的品种,因此,都是家家自留种子。
每年芒种时节回到乡下,娘就会告诉我们,今年牛踏扁豆种下了,有多少多少地。“我把田埂两边都种上了。”娘的喜滋滋里还透着点儿得意的味道。
从此,逢年过节回乡下老家,逐渐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后来有车可以自驾了,老家更成了首选目的地。节假日来临,不用多说,妻早已备好了给爸、娘,还有哥、姐家的礼物,整整一后备箱。返程也是满满一后备箱,都是娘还有哥、姐给的土特产,而其中,必定有娘亲手种下和收获的几大瓶赤豆、黄豆。
娘临走前最后一次给我们的那几瓶赤豆、黄豆,妻一直留着,珍藏在储物间里,还时不时取出来,用布擦去瓶上的灰尘。睹物思人,在我们心里,那不是普通的物事,而是沉甸甸的母爱啊!
去年国庆节,因为特殊原因,妻与我没有回乡下老家过节,这是自打离开家乡以来的第一次。节后没几天,小姐姐就在电话里催我们:“毛豆快下市了,大哥、大姐还有我家种的牛踏扁豆也要老了。再不回来,只有冷冻毛豆招待你们了。”妻说,下周五学校一放学,我们就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