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全力付出,让我有机会与家人一起过春节,未来还能陪伴着女儿慢慢长大,这是最珍贵的新年礼物。”2月7日上午,接受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李先生(化名)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送上锦旗,重获新生的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先生作为无锡市首例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其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在血液病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更为众多血液病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新希望。
两年前,33岁的李先生因反复出现皮肤出血点,前往该院血液科就诊,被确诊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这种疾病通常预后不佳,复发风险高,治疗难度极大。
经过多疗程化疗,李先生的病情得到暂时控制,但体内白血病细胞残留并未完全清除,血常规各项指标也未见明显好转。李先生正值壮年,是家中的顶梁柱,尽快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当前有望治愈急性白血病的唯一方法。
面对这一挑战,血液科主任助理王菱菱与主任医师陆米则、庄芸反复讨论研究,全面且严格地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后,决定为李先生实施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中华骨髓库未找到适配供者的情况下,经过严格筛选与检查,李先生 12岁的女儿勇敢地决定成为父亲的供者。术前准备就绪后,李先生进入移植舱接受大剂量化疗,目的是清除体内癌细胞,为供体细胞的植入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医疗团队采用外周血采集的方式,从李先生女儿身上获取造血干细胞,再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将干细胞输入李先生体内。在移植后的关键时期,医护人员24小时密切监测李先生的血液指标和身体状况,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患者能尽快恢复。
经过医护团队一个月的共同努力,李先生成功挺过了感染、出血等一道道难关,造血功能逐渐恢复,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春节前夕,他顺利出舱,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该院专家表示,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患者和其亲属供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有半数相同时进行的移植方式。传统的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配型完全相合,而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突破了全相合移植的供体限制,大大拓宽了供体的选择范围,使更多患者能够接受移植治疗,获得更长生存期的机会。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供体与受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移植后可能引发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不过,通过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和优化移植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患者应做好长期管理,定期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感染和复发问题。(通讯员 陶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