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清晰醒目的“巴登堡纹”标线引导学生安全过街;创新“警校e家”智慧接送系统,实现精准接送、即停即走;设置信号灯“行人专用相位”,学生过街更“安心”;“一点一策”除隐患,共管共治破解“校门拥堵症”……温馨有序的学生接送场景在锡城各学校门口同步上演,多措并举筑牢学校门前“平安路”。
为进一步夯实学生交通安全基础,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综合施策,紧紧围绕校园周边道路主战场,统筹推进校园周边交通违法整治、交通隐患整改、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安全宣教等系列措施,全面构建学生交通安全“警、校、家、社会”四方共治的良好格局。
创新“警校e家”智慧接送系统,“预约接娃”即停即走
2月20日17时左右,江南中学通扬校区。此时正值学生放学高峰期,只见在校门外的永乐路(通扬路至金钩桥路段以及清扬路至通扬路段)上,设置了一个个接送区、接学非机动车停车区,人行道板上还设有隔离护栏,学生接送车辆有序停放、即停即走、秩序井然,没有出现校门前道路秩序混乱和交通拥堵情况。
为破解“放学接娃拥堵”难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会同市教育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创新推出“警校e家”智慧接送系统,在学校周边设置“预约接送区”,同时在学校外围的南长里负二停车场、太湖大道辅道和太湖广场地下停车场等设置了“外围停车区”。“有了这个系统,家长开车来接孩子时,可在距离学校2.5公里范围内,通过‘警校e家’小程序‘签到’,系统将根据家长的驶离方向,自动分配‘预约接送区’的停车位。”交警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朱晓阳说,放学时段,老师只要点击小程序教师端的“放学”按钮,教室大屏会显示学生家长车辆停放位置,学生根据提示前往即可。同时,在接送区人行道板上也专门设置了隔离护栏,保障学生在接送区等待家长接学期间的安全。
“警校e家”自试运行以来,永乐路放学时段车辆通行效率提升了20%,接送车辆双排违停现象基本消除。目前,该系统还在太湖格致中学落地试运行。
设置信号灯“行人过街专用相位”,学生出行更“安心”
2月21日上午8时左右,方庙路万顺道路口的机动车信号灯四面全红,四个方向的行人开始按照行人信号灯指示通行,大约28秒后,机动车开始恢复通行。“这样挺好的,机动车都停下,我带着孙子过马路觉得特别安全。”前来送孩子上学的孙阿婆为路口信号灯的改变点赞。
开学后,上放学时段校园周边路口人车流量增多,转弯车辆与过街行人一起放行容易产生人车交织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在方庙路万顺道路口周边聚集了三所学校,周边小区每天步行接送学生上下学的家长众多,但路口相对较小,由于短时间人车流量大,常常会出现“行人等待过街时在路口积压”或“人车混行,通行效率低”的问题。“当路口四个方向的机动车信号灯同时变为红灯,而行人过街的斑马线信号灯转为绿灯,这种特殊的放行方式被称为‘行人专用相位’,旨在确保行人在特定时间段内能够安全、有序地过街。”交警支队科技大队副大队长吴天斌说,交警部门通过研判,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给方庙路万顺道路口的信号灯增设“行人过街专用相位”,每个周期留有约28秒的机动车全停时间,通过将机动车与行人分开放行,不仅保障了行人和学生过街的安全与便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机动车的通行效率。
目前,方庙路万顺道路口放学时段车辆通行效率提升了18%,方庙路近端接送区车辆流转率大大提升。
“一点一策”除隐患,共管共治破解“校门拥堵症”
受道路设计、车流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校园周边道路上下学高峰期“潮汐拥堵”现象突出。例如位于滨湖区经贸路上的蠡湖中心小学,校门前经贸路(湖滨商业街至隐秀路段)只能双向两车道通行,周边还聚集着大量居民小区,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间,大量的接送车辆占用经贸路两侧,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影响周边小区居民进出,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我们经过分析研判,制定专属‘药方’,‘一点一策’优化交通组织,缓解该校上下学高峰接送学生车辆集中通行和停放的压力。”朱晓阳说,交警部门采用“1+X”治理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明确经贸路交通组织,抓住接送车辆路侧违停这个主要矛盾,采用停车集中治理、交通组织优化、管理措施提升等“X”项措施,减少冲突点。针对车辆违停现象,交警部门扩容停车位资源,在经贸路(湖滨商业街至蠡美路段)最外侧车道增设可变停车位,并且在车位外侧的道路侧分带旁设置学生步道,一方面能缓解接送车辆临时停靠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学生上下车的安全。同时,还对学校周边的人行横道进行品质提升,增设“巴登堡纹”标线、彩色立体减速标记、反光道钉、太阳能闪光警示桩等,提高路段人行横道辨识性,保障学生过街安全。
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还深化“共管共治”理念,全面强化常态护学机制。在学生上下学期间,交警、学校、家长、志愿者等共同组成“交警护学岗”,在各学校周边交通要道开展执勤值守和交通疏导工作,引导家长将接送车辆有序停放至路内停车位,并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筑起一条“绿色通道”,确保学生平安出行。(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