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遭遇70年来最强台风雨、全省最多梅雨量,防汛和防台风工作暴露不少短板。为此,我市“防汛防台风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近日出炉,明确要强化全域协同联动,对地下空间、住宅小区、电力设施等新老问题开展系统整治,使城市在应对强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更从容、更坚韧。
地下空间、电力设施“一点一策”,提升系统防范能力
近年来,强台风伴随暴雨、大暴雨的情况频频发生,且降雨区域不固定、移动性强,城市地下空间成为防汛重点。“去年台风‘贝碧嘉’期间,不少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地下配电站房,部分地下商场停车场产生积水,专家认为与部分地下空间建设时间久、防汛排涝基础设施欠缺有关。”市防办主任张小稳说。
该行动方案明确,要对84处历史受淹地下空间实施“一点一策”整治,并对全市地下空间全面摸排,对存有下沉区域的建筑因地制宜采取加设防淹门、集水井、截水沟等工程措施,对地下室通风口、排水管道采取防止涝水倒灌等措施,防止周边客水进入下沉区域。老旧小区等住宅小区要注重从根子上提升防涝能力,小区周边雨水管网排水不畅的,要加快改造。
去年汛期的最强台风,使电力设施遭受重创,致使不少泵站没法排水,一些医院、学校等也发生停电现象。为提高城市电网韧性,我市三年内要实施苏墅等11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密电源点布点,使变电站单线、单变故障后“秒”级复电。至2027年,全市核心城市中心区域电力转供能力不低于90%,其他区域不低于75%。
水利工程、市政排水管网“靶向发力”,拉长设施短板
防汛,提升河道行洪、蓄洪能力为第一重任。我市水网密布,当前仍面临长江高潮位时动力外排能力不足、洪涝水南排太湖受阻等问题。
该行动方案要求全市三年内加强河道水系连通,着力解决太湖新城等重要区域、主干河流等碍洪问题。水利部门将加快编制完善“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并针对重点地区还未完全达到系统性防治山洪的现状,尽快编制方案并开展山洪沟、泄洪沟专项治理,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排水管网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减少内涝灾害的重要环节。针对城市建设时间长、部分管网不适应当前排涝需求的情况,行动方案要求加快实施城市内涝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结合道路整修重点提升改造设计标准偏低的雨水管网,提升改造不满足排涝标准的立交、隧道泵站,进一步统筹协调道路管网与周边地块排水,推动涝水顺畅外排。今年,全市要在汛前完成186处内涝积水点治理。
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应急处置“扩围”,夯实防汛网
“打好‘防汛战’,还需要系统化的机制支撑,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高效应对。”张小稳说。近几年我市建立了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和应急响应、处置机制,但距离风险隐患全面深入排查还有距离,应急响应、风险管控也需“扩围”。
持续暴雨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行动方案明确,自然资源规划、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要建立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今年起对山体周边切坡修路、建房、城市开发等风险易发工程建设全面排查,动态监管。供电、市政园林、城管等部门要健全电力通道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住建、城管部门要建立高空坠物隐患排查机制,全面提前排除隐患。
去年台风雨期间快递、外卖小哥一度为了完成订单“风雨无阻”,引起公众关注。行动方案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核对、补充应急响应任务清单,完善应急响应期间快递、外卖平台暂停接单配送、政府性公共停车场(露天)和道路泊位免费停放等举措,对重要供电对象按轻重缓急分级分类加强保障,进一步织牢防汛防台风安全网。(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