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首班“银龄专线”发车,开启拈花湾春日之旅;锡山区首个巴士邻居项目“尚书苑幸福微巴”线路开通,解决了附近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这些新推出的服务举措体现了公交升级的新动向,也体现出“投资于人”的城市治理温度。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何将公交适老化服务延伸至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出行便利度和舒适度,还需在公交站台和车辆改造等方面持续发力。
无锡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24年末,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超过15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达到29.46%。如何让老年人乘坐公交出行更安全便利?公交适老化改造不可或缺。当前无锡公交适老化改造已经有了初步尝试,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安装AED、创建敬老文明号、开通就医专线等,但也存在无障碍通道设置不全、公交站台雨棚和候车座椅设置欠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上下车不方便等问题。
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是方便老年人出行的重点所在。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将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自2023年起先后制定《公交站台适老化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营运服务标准(试行)》等政策标准,围绕老年乘客出行比较集中的区域,结合港湾式车站改造、公交站点品质提升、人行道品质提升等项目,对公交站台进行适老化改造,逐步构建完善的无障碍通道、设置舒适候车座椅并增加助力扶手、改良站台雨棚如增加喷雾设施、放大线路图和电子显示屏字体等,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出行环境。一些城市还更新投运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方便年老、腿脚不灵活的乘客出行;在公交车厢内配备便民服务箱,以备老年人不时之需,这些改造有益的探索都为无锡公交升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