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产业化、跨境化之势,严重威胁群众财产安全。江阴公安积极应对,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为导向,深化“天网”“心盾”行动,全力构建全方位反诈格局,守护群众财产与社会稳定。
机制引领,构建反诈“中枢大脑”
在江阴公安反诈中心,值班民警紧盯滚动数据,一旦预警系统弹出高危信息,应急联动机制即刻启动。为打击电诈,江阴公安着力健全反诈机制,实现反诈中心实体化运作,打造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作战体系,成为全市反诈核心。
前不久,辖区某公司财务人员张女士遭遇“冒充老板”骗局时,反诈专员立即指派派出所民警上门开展劝阻工作,同时通过紧急止付系统成功拦截80余万元。这场“真假老板”的隔空较量最终以警方及时处置守住群众“钱袋子”告终。
反诈中心整合了全局50余名专业警力,打造接警处置、预警拦截、资金查控“一站式”作战平台,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处置。同时,反诈中心还承担起统筹协调、信息共享、技术支持等职责,与网安、大数据等警种部门联动,建立“接警—研判—打击—挽损”全流程闭环机制,并与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构建“绿色通道”,实现涉诈信息即时共享、涉案资金秒级冻结。
为提升反诈队伍战斗力,江阴公安推行“靶向赋能”计划,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围绕资金追踪、预警劝阻等关键环节制定操作手册,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复盘强化技能应用,基层反诈民警预警拦截成功率显著提高。
多维出击,织密打击“天罗地网”
面对电诈犯罪产业化升级态势,江阴公安以“数据战”破题,依托大数据建模、网络反制技术,对黑灰产实施源头打击。前不久,警方在侦办一起裸聊诈骗案件过程中,深挖出一个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的犯罪团伙,串并全国案件7起,追赃挽损100余万元,摧毁了一条跨境“技术黑链”。“我们由刑侦部门全量承接电诈案件侦查工作,通过深挖线索、溯源追踪,全力侦破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全力为群众追赃挽损。”江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涉诈资金转移“线下化”“隐蔽化”新特点,江阴公安及时调整打击策略,搭建取款预警模型,强化与银行协作,对频繁大额取款、多账户资金归集等行为实时监测。3月12日,某银行柜员发现客户李女士短期内多次提取现金且神色慌张,立即触发预警机制。警方迅速出击将遭遇投资理财诈骗的李女士成功唤醒,并抓获线下取款的犯罪嫌疑人2人。“银行网点成了反诈‘前哨站’,我们与公安的联动越来越紧密。”该银行负责人表示。
同时,江阴公安落实阵地管控,全面治理黄金、手机销售商户、快递网点、网约车公司等核心阵地,排摸底数、登记人员信息,建立完善档案。反诈中心定期推送反诈推文,提高商户反诈意识,通过奖惩机制鼓励其参与反诈,形成群防群治良好局面。
防范先行,筑牢全民“心盾防线”
近日,在利港街道东支社区活动中心,城中派出所民警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举办了一场反诈知识讲座。民警通过案例剖析、PPT展示、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揭露虚假客服退费、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交友投资等诈骗套路,全面提升群众防诈意识。
江阴公安将宣传防范作为反诈治本之策,构建“精准滴灌+全域覆盖”宣防体系。通过组建专业劝阻力量,成功唤醒潜在受害人,确保预警指令“零失防”,避免群众遭受巨额经济损失。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宣防,通过“警校联动”“警企合作”等形式,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重点场所开展反诈宣传,累计覆盖数十万人次。
为遏制“两卡”违法犯罪在校园滋生,江阴公安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普法进校园”等活动,深入辖区学校,通过真实案例讲解“两卡”违法犯罪的概念、常见形式以及严重后果,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卢聚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