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来好消息——新一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再添宝贵财富。其中包括我国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我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
本次入选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为文化档案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通过建立《世界记忆名录》、授予标识等方式宣传这些珍贵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对它们实现有效保管和抢救,进而促进这些人类遗产的广泛应用。新加入的中国“成员”也必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彰显中华文化之于世界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
作为目前已知唯一的先秦中国官方音乐理论文献,国际学术界对曾侯乙编钟及其铭文的研究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冶金学、声学、天文学、古代文字、化学、音乐等领域。
保留了中国传统石刻、书法、绘画、造像等艺术形式,集纳了禅宗、武术、宗教信仰等多元文化信息,少林寺碑碣是世界在语言文字、艺术、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集体记忆的典型性历史文献汇集。
这些文献档案向全世界诉说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学术研究领域有着突出的价值。
为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次入选的《少林寺碑碣(566—1990)》及《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都反映着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在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的同时,更有助于丰富世界记忆遗产的多样性、展现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
(据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上图 4月17日在湖北省博物馆拍摄的随州曾侯乙编钟。(新华社发)